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遮西掩的意思、東遮西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遮西掩的解釋

指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遮西掩”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為了掩蓋真相、錯誤或缺點而四處找借口、百般掩飾,行為倉促慌亂,無法周全。其核心在于強調“刻意隱瞞”和“手段拙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遮”“掩”均指遮蓋、隱藏,“東”“西”泛指各處。字面指“東邊遮蓋,西邊掩蓋”,引申為慌亂地四處遮掩,暴露出行為的不從容和破綻。

  2. 引申義與用法

    • 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逃避責任、文過飾非的行為。

      例:他犯錯後東遮西掩,反而讓問題更嚴重。

    • 強調無效性:暗示掩飾手段低劣,終将暴露真相。

      例:證據确鑿,東遮西掩隻是徒勞。


二、結構與語法特征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東遮西掩:形容為了掩蓋真相而手忙腳亂地遮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成語大詞典》

    指用笨拙的方式多方掩飾,反而暴露更多破綻。

    來源:中華書局辭書編輯部. 漢語成語大詞典[Z]. 北京:中華書局, 2002.


四、應用場景

  1. 日常批評:指責他人推诿責任。

    例:工作報告漏洞百出,他卻東遮西掩,拒不認錯。

  2. 文學描寫:刻畫人物心虛狀态。

    例:《紅樓夢》中賈環偷竊後的東遮西掩,凸顯其性格缺陷。


五、近義與反義詞


六、文化内涵

該成語折射中國傳統觀念中對“誠信”的重視。《論語·為政》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東遮西掩的行為恰與儒家提倡的“君子坦蕩蕩”相悖,故含強烈貶斥意味。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華書局辭書編輯部. 漢語成語大詞典[Z]. 北京:中華書局, 2002.
  3. 劉潔修.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Z].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9.

網絡擴展解釋

“東遮西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左右遮掩、隱瞞真相,通常用于形容刻意掩蓋事實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解釋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原文為:“别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遮西掩,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
    另一出處為明代高濂《玉簪記》,描述兩人“事事東遮西掩”以隱藏情感。

  2.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狀語,例如:“他試圖東遮西掩,卻漏洞百出。”

延伸信息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刻意隱瞞真相或逃避責任的行為,例如:

該成語通過“東”“西”的方位詞疊加,強調多方掩蓋、手段繁複,生動刻畫了隱瞞行為的刻意性與不徹底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中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拔高拜盟本格拉草果鈔撥城湍綽見誕彌膽守東西易面短日照植物二鹹遏折風鎬負愧幹風更衣室過詞還補汗流浃踵浩露橫拱黃原柬擇九鼎魚駒齒未落絶倫亢扞瞭樓流魚龍亶石論義賂權邙風孟姥墨闆墓石起覇伽藍香青白夫青鬓曲肱人性賞戀纔可十紀十九路軍霜氛束腹書生天國提阏偷祿頑薄為虎添傅翼僞經硙輪五帝車無了無休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