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仁義為本的傳統。《荀子·議兵》:“ 秦 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故 湯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鳴條 之時也; 武王 之誅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勝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謂仁義之兵也。” 楊倞 注:“本統,謂前行素脩……謂前已行之,素已脩之。”
(2).猶正統。 唐 柳宗元 《嶽州聖安寺無姓和尚碑》:“佛道愈遠,異端競起,唯 天台大師 為得其説。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 宋 葉適 《學校》:“人知由學,而科舉之陋稍可洗去;學有本統,而古人文憲庶不墜失。”
“本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以仁義為本的傳統
源自儒家思想,強調道德根基的傳承。如《荀子·議兵》提到秦雖強盛卻“未有本統”,即缺乏仁義基礎。楊倞注解為“前行素修”,指長期踐行仁義的行為積累。
正統性
指符合主流傳承體系或思想脈絡。唐代柳宗元在《嶽州聖安寺無姓和尚碑》中,用“紹承本統”形容佛教天台宗的正統延續。
語境應用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思想讨論,如評價學派傳承(如宋代葉適論學術正統)、政權合法性(如《荀子》對比湯武仁義之師與秦的武力統治)。
構詞解析
“本”指根本、本質,“統”含系統、傳承之意,組合後既強調道德根基,也隱含體系化的延續性(參考“統”字在《說文解字》中的絲線頭緒本義)。
提示:若需具體曆史文獻例證或更深入的字義分析,可查閱《荀子》《柳宗元集》等典籍,或參考、5、9的高權威性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