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惶懼的神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時 融 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遽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遽容”指因突發情況或外界刺激而突然改變表情或态度,尤其表現為惶懼、驚慌的神色。例如《世說新語》中記載孔融被捕時,其幼子“了無遽容”,即未顯露驚慌之态,反襯出鎮定。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人物在突發事件中的情緒反應。例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成語典故中。若需近義詞,可參考“驚慌失色”“惶恐不安”;反義詞如“泰然自若”“神色自若”。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來源)。
遽容(jù r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突然改變容貌,表情或态度。也可以指突然改變對人或事物的看法或評價。
遽(jù)是由辶部和巨部組成的,有8畫。
容(róng)是由口部和它部組成的,有10畫。
《莊子·人間世》:“善惠和譏诮之來也,雖遽容而表裡有一。”此處“遽容”指即時變化心情的表情。
遽容的繁體字為匆容。
在古代,遽容的寫法為另一種古體字,由辵部和“吅”組成,辵部表示行進的意義,而“吅”則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嘴巴,意為嘴巴突然變化。
他看到了令人吃驚的消息,遽容之下,眉頭緊鎖。
她聽到他的道歉,遽容一笑,原諒了他。
- 遽然(jù rán):突然的意思,表示一種短暫、急速和出人意料的變化。
- 變容(biàn róng):改變容貌或表情。
- 驟然(zhòu rán):突然的意思,表示事情的發生或變化非常迅速,出乎意料。
- 猝然(cù rán):突然的意思,指時間、境況或行動的突然變化,使人措手不及。
改換、變化、突然改變
從容、不動聲色、面不改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