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朝 梁 陶弘景 。 弘景 隱居 茅山 。 梁武帝 時,每有吉兇征讨之事,辄咨詢之,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宋 範仲淹 《歲寒堂三題》詩序:“ 丁公 神遇,鑒寐形焉; 陶相 真栖,風韻在矣。”
“陶相”是一個曆史人物相關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指南朝梁時期的隱士陶弘景。他雖隱居茅山,但因博學多才,梁武帝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稱其為“山中宰相”。
宋代範仲淹在《歲寒堂三題》詩序中提到:“陶相真栖,風韻在矣”,以此贊頌陶弘景的隱逸風骨。
部分資料(如)将“陶相”解釋為形容人的神态如陶器般多變,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與詞語的罕見用法或誤傳有關,建議以“山中宰相”的典故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南史》等古籍中關于陶弘景的記載。
陶相(táo xi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陶(táo)和相(xiàng)。
陶的部首是⼟,總共有7畫。它是表示陶瓷、陶器等相關物品的意思。
相的部首是⽬,總共有9畫。它表示相貌、容貌、外表的意思。
陶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名人之家以區鶴傳後,巫服絲素,冠即日色,服有八紘。黃珠玉相。”相于此處是指外貌、儀容。
在繁體字中,陶相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陶的古字形是⿱⼟⿰示丨,而相的古字形是⿰目⿱木目。這些變化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陶相。
以下是陶相在句子中的例句:
陶相的組詞有陶瓷、陶器、陶藝等。
陶相的近義詞有容貌、相貌、外表等。
陶相的反義詞有丑陋、丑惡、猥亵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