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挺身的意思、挺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挺身的解釋

(1) [straighten one's back]∶直起身來

(2) [extricate oneself from;get away]∶脫身

挺身逃逸

詳細解釋

(1).獨自脫身。《漢書·劉屈氂傳》:“ 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 顔師古 注:“挺,引也。獨引身而逃難。”《陳書·文學傳·阮卓》:“唯 卓 挺身而還,衣裝無他,時論鹹伏其廉。”《隋書·宇文忻傳》:“帝為賊所窘,左右皆殲,帝挺身而遁。”

(2).直起身子;奮身而起。《三國志·魏志·龐淯傳》“ 淯 母 娥 自傷父讎不報” 裴松之 注引 晉 皇甫谧 《列女傳》:“ 娥親 迺挺身奮手,左抵其額,右樁其喉,反覆盤旋,應手而倒。” 唐 杜甫 《八哀詩·汝陽郡王琎》:“詔王來射雁,拜命已挺身。” 宋 蘇轼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鬭,此不足為勇也。”《兒女英雄傳》第五四回:“為什麼挺身出來要攬這樁閑事?” ********* 《愈戰愈強》:“ 盧溝橋 的烽火一起,我們挺身應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挺身”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直起身子
    指身體從彎曲或俯伏狀态挺直。例如“挺起身來”“挺身反抗”。
    現代用法示例:在危險面前,他挺身站了出來。

  2. 脫身、獨自脫離困境
    古代文獻中常見此意,如《漢書·劉屈氂傳》中“挺身逃”即指獨自逃離。


二、文獻與用法解析

  1. 古代典籍中的含義

    • 奮身而起:如《三國志》注引《列女傳》描述“挺身奮手”,表示勇往直前。
    • 自我犧牲或擔當:蘇轼《留侯論》提到“挺身而鬥”雖非大勇,但體現了主動作為的态度。
  2. 反義詞與近義詞

    • 反義詞:畏縮、退卻。
    • 近義詞:奮身、挺身而出(成語,強調主動面對危險)。

三、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現代多用于形容勇敢承擔責任或面對困難,如“挺身而出”“挺身維護正義”。例如:

在關鍵時刻,消防員們總是挺身救援。


“挺身”既指具體的身體動作(直身),也包含抽象的精神内涵(勇氣與擔當),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漢書》《隋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挺身的意思

挺身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站出來,勇敢面對困難或危險的挑戰,表現出堅強、勇敢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挺身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挺和身。

其中,挺的部首是手(扌)部,總共有8個筆畫;

身的部首是身(⺡)部,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挺身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篇中,意為直立身體、昂首站立。

後來,挺身逐漸引申為不退縮、積極對抗困境或對不公正的事情表示抗議的意思。

繁體

挺身的繁體字是「挺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挺身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基本上和現代的寫法相似。

例句

1. 在面對困難時,他挺身而出,帶領團隊克服了一個個難關。

2. 她毅然挺身抗議,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

組詞

挺身可以作為動詞短語出現,也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搭配:

挺身而出、挺身抗争、挺身而戰、挺身捍衛等。

近義詞

挺身的近義詞包括:勇敢面對、奮勇前行、堅決對抗等。

反義詞

挺身的反義詞可以是:畏縮、退縮、逃避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