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膠西序的意思、東膠西序的詳細解釋
東膠西序的解釋
《禮記·王制》:“ 夏後氏 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 周 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 鄭玄 注:“東序、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在西郊。”東膠、西序本為 夏 周 之小學、大學,後用以泛指興教化、養耆老的場所。《陳書·儒林傳·沉不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業盛於西京。” 唐 楊炯 《大唐益州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東膠西序,雲閣蓬丘;國號 陶唐 ,家成 鄒 魯 。”《舊唐書·太宗紀上》:“釋菜合樂之儀,東膠西序之制,養老之義,遺文可覩。”亦作“ 東序西膠 ”。《陳書·徐陵傳》:“巡省方化,鹹問高年,東序西膠,皆尊耆耋。”
詞語分解
- 東膠的解釋 周 代大學。《禮記·王制》:“ 周 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詳“ 東膠西序 ”。
- 西序的解釋 . 夏 代小學名。《禮記·王制》:“ 夏後氏 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 鄭玄 注:“西序,亦小學也,在西郊。”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東膠西序,雲閣蓬丘。”.古
網絡擴展解釋
“東膠西序”是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教育及養老場所的專稱,其含義可結合詞源與文獻記載分三方面解析:
-
詞源與基本定義
該詞出自《禮記·王制》,記載了夏、周兩代的學校制度:“夏後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養庶老于虞庠。”
- 東膠:周代大學,位于王宮東側,用于奉養退休的“國老”(高級官員)。
- 西序:夏代小學,位于西郊,用于奉養“庶老”(普通官員或平民長者)。
-
功能與演變
夏、周兩代對教育機構的劃分有所不同:
- 夏代以“東序”為大學、“西序”為小學,兼具養老與教化功能;
- 周代則設“東膠”為大學、“虞庠”為小學,延續了奉養與教育的雙重作用。
後世将“東膠西序”合稱,逐漸演變為泛指古代官辦教育及養老場所,如唐代楊炯在碑文中以“東膠西序”代指學校體系。
-
文化意義
該詞體現了古代“尊老重教”的傳統,通過奉養有德長者實現知識傳承與社會教化。如《陳書》稱“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強調其對社會治理的重要性。
注意: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比喻布局有序”,此為現代引申義,古典文獻中未見此用法,需結合語境謹慎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膠西序這個詞來源于古時的漢字寫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的一個成語。下面是關于東膠西序的詳細解釋和相關内容:
- 這個詞的意思:
東膠西序是指東方和西方的文化、經驗或思想相結合或相互交流的過程。它強調了東方和西方的相互適應和互相取長補短的重要性。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東方和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互鑒。
-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東膠西序這個成語的部首是“十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 來源:
東膠西序這個成語的出處并不明确,它可能是根據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曆史事件或現象來命名的。
- 繁體字形:
東膠西序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東膠西序」。
-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東膠西序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使用相同的字形和結構。
- 例句:
1. 合作是實現東膠西序的關鍵。
2. 通過學習西方科技,我們可以實現東膠西序。
- 組詞:
東西方、膠東、序言、順序等都可以與東膠西序組成新的詞語。
- 近義詞:
東西文化融合、東方智慧與西方科技的結合等可以作為與東膠西序近義的詞語。
- 反義詞:
東方和西方文化相對立、互不融合等可以視為東膠西序的反義詞。
以上是關于東膠西序詞意、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