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位的意思、君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位的解釋

國君之位;帝位。《晉書·天文志上》:“南二星,君位。” 清 龍啟瑞 《魯隱公論》:“使 隱 ( 隱公 )偃然居君位而不疑,國人亦必無有譏其為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君位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君主統治國家的職位或地位,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概念,特指最高統治者的權力象征。以下從權威典籍角度分層次闡釋:

一、核心定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君位”為“君主之位”,即帝王或諸侯統治國家的合法地位。此概念強調政權合法性與最高統治權的結合,如《孟子·萬章上》載“天之所廢,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暗含君位更替的天命觀。

二、詞源結構

“君”本義為發號施令的統治者(《說文解字》:“君,尊也”),《辭源》釋“位”為“官職、爵位”,二字合成後特指君主專屬的政治身份。《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稱“君者元也”,凸顯君位作為國家本源的地位。

三、制度特征

  1. 權力象征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君位代表“統治權與祭祀權合一”,如《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強調其至高無上的禮法權威。

  2. 繼承制度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反映禅讓制向世襲制的過渡,君位傳承方式成為王朝更替關鍵。

四、政治哲學内涵

《韓非子·忠孝》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三綱秩序,将君位視為社會倫理結構的頂點。董仲舒《天人三策》更以“君權神授”理論強化其神聖性,稱“王者承天意以從事”。

綜上,君位在漢語語義中既是具體的統治職位,更是融合天命觀、禮法制度與倫理秩序的政治符號,其釋義需置于古代王權制度框架中理解。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董仲舒.《春秋繁露》. 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司馬遷.《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君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君或帝王的統治地位,通常與權力繼承、政權合法性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君位”指國君之位或帝位,即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法定地位。例如《晉書·天文志》提到“南二星,君位”,将星象與君權關聯,體現其神聖性。

二、曆史背景與繼承制度

  1. 嫡長子繼承制:多數諸侯國由嫡長子繼承君位,庶子需另立門戶且不得襲用父姓(如中周代諸侯國的例子)。
  2. 禅讓與權力更疊:曆史上存在禅讓君位的案例,如高升泰臨終命子還位段氏、堯欲傳位賢者。
  3. 合法性争議:若君主繼位不合禮法,可能被質疑為篡位,如清代學者龍啟瑞評魯隱公“居君位而不疑”的争議。

三、相關典故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語境

近義詞包括“王位”“帝位”,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讨論古代政權時。反義詞可理解為“臣位”或“庶民之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晉書》《魯隱公論》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搬指坌至編導伯術鉢昙摩羅伽大寶蠶網策世常備不懈常侍吹彈得破達徒方伯連帥幹幹淨淨詭黠黑球合手紅通通闳衍環帔猾役葷菜火煙監界兼容并包家王驚斂精涉帣鞲舉大事雷州半島裂巴隆廢漏水落薄緑袍槐簡馬祭毛地黃門地綿綿妙密滅青木舌前期七術秋容氣象火箭趣會人牧三花馬燒焫射科生死海深曲實選順祀抟精王尊馭壝埒握蘭閑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