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尚書郎﹞握蘭含香,趨走丹墀奏事。”蘭,香草。後以“握蘭”指皇帝左右處理政務的近臣。《隋書·百官志上》:“自禮闈陵替,歷茲永久,郎署備員,無取職事。糠粃文案,貴尚虛閑,空有趨墀之名,了無握蘭之實。” 唐 楊炯 《常州刺史伯父東平楊公墓志銘》:“入踐郎官,含香握蘭。” 宋 王禹偁 《贈禮部宋員外閣老》詩:“堪笑白頭 王小諫 ,握蘭猶未得相親。”
(2).古時握蘭以贈别。《文選·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李善 注:“ 靈運 《南樓中望所知遲客詩》曰‘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擿,路阻莫贈問,雲何慰離析?’然握蘭擿苕,鹹以相贈問也。”
(3).喻孝養父母。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參見“ 蘭陔 ”。
"握蘭"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具體的動作或意象,也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典故,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指用手持握或采摘蘭草的動作。蘭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高潔、清雅的品格,因此"握蘭"常被賦予超脫世俗、堅守情操的意象。
來源依據:
該意象可追溯至《楚辭》等早期文學作品,如屈原以香草喻美德,蘭草即是重要象征物之一。後世詩詞中亦常見此類用法,如唐代詩人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空山凝雲頹不流"的意境常與自然花草意象關聯(參考《楚辭》植物象征體系及唐代詠物詩傳統)。
此義項源自漢代職官制度典故。據《漢官儀》記載,漢代尚書郎入朝奏事時,需"懷香握蘭",即懷揣香料、手持蘭草以淨化氣息,保持儀态莊重。後遂以"握蘭"代指尚書郎或侍從官,成為古代職官的雅稱。
文獻佐證:
自漢代後,"握蘭"一詞逐漸從具體職官代稱擴展為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唐宋詩詞中常借"握蘭"暗喻仕途或才德,如:
其意象亦影響日本、朝鮮等漢文化圈,見于《本朝文粹》《東文選》等文獻對唐代官制的引用。
"握蘭"的核心意義層累而成: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中國古代名物大典》及《漢官六種》等文獻考據)
“握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1. 指皇帝身邊的近臣
源自漢代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郎需“握蘭含香”在丹墀(宮殿台階)奏事。這裡的“蘭”是香草,象征官員的清廉與高雅,後以“握蘭”代指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的重要官員。如《隋書》提到“了無握蘭之實”,唐代楊炯墓志銘中也有“含香握蘭”的描述。
2. 古時贈别習俗
古人離别時有互贈蘭花的傳統,“握蘭”成為表達惜别之情的象征。這一用法可見于詩詞典故,但具體出處需結合更多文獻考證。
3. 比喻孝養父母
《文選·謝靈運詩》中“握蘭勤徒結”一句,李善注解将“握蘭”引申為盡心奉養雙親的行為,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孝道”與高潔品行的關聯。
補充說明:
愛顧北曲徧禮逼切晡食騁骛大章定身法地頭地腦東巴文凍酒二蠶高陽公子工業建築海驢海屋荒服緩頰忽律金鋼鸠率酒子倔強圐圙來舍冷飕飕兩個肩膀扛張嘴俪偶留時磠砂滿品蠻手蠻腳懋能俛眄迷昧冥鴻末調墓工僑吳清客串情同骨肉欺侵蚑行喘息穰穰垓垓乳水三令節閃明省郎神號鬼泣舌戰群儒獸煙疏宕不拘水匪趟馬天眼通銅打鐵鑄銅竟外人往甯文深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