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伯連帥的意思、方伯連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伯連帥的解釋

(1).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千裡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詩·邶風·<旄丘>序》:“ 狄人 迫逐 黎侯 , 黎侯 寓於 衛 , 衛 不能修方伯連帥之職, 黎 之臣子以責於 衛 也。”帥,一本作“ 率 ”。 唐 柳宗元 《封建論》:“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 明 葉向高 《方伯蠡源陳公考績序》:“今之藩司,古之方伯連帥,以句宣屏翰為職。”

(2).泛指地方長官。 唐 韓愈 《代張籍與李浙東書》:“方今居方伯連帥之職,坐一方,得專制於境内者,惟閣下心事犖犖,與俗輩不同。”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論二》:“其才皆可任方伯連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伯連帥”是中國古代政治體系中的特定稱謂,具有曆史演變和多重含義。以下為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方伯
    原指殷周時期統轄一方的諸侯首領,如《禮記·王制》載:“千裡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

  2. 連帥
    指十國諸侯的統領者,源于《禮記·王制》“十國以為連,連有帥”。唐代後逐漸演變為對地方高級官員的泛稱,如觀察使、按察使等。

二、曆史用法與文獻記載

三、詞義擴展與演變

該詞從具體的諸侯統領逐漸擴展為對省級或區域性官員的統稱,例如明代葉向高将“藩司”(省級行政機構)類比為古代的方伯連帥。

四、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中,“方伯連帥”主要保留兩個義項:

  1. 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
  2. 對地方行政長官的雅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禮記·王制》、柳宗元《封建論》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網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伯連帥這個詞是指位高權重、地位顯赫的人,常常用來形容權力和地位的集合體。下面是對方伯連帥的各個方面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方:是由“戶”和“方”兩個部首構成的,總共有四個筆畫。 - 伯:是由“⺅”部首和“白”兩個部分組成的,總共有六個筆畫。 - 連:是由“辶”部首和“車”兩個部分組成的,總共有八個筆畫。 - 帥:是由“巾”部首和“率”兩個部分組成的,總共有帥個筆畫。 來源: 方伯連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社會的官制。方、伯、連、帥都是古代的官職名稱。方代表地方的行政長官,伯代表貴族的地位,連指的是連官市的長官,帥指的是軍事指揮官或統帥。将這四個官職名稱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方伯連帥這一詞彙。 繁體: 方伯連帥的繁體字為「方伯連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方伯連帥的古代寫法為「方亳連率」。 例句: 1. 那位新上任的市長是個方伯連帥,權力非常大。 2. 這位将軍被封為方伯連帥,統率着整個軍隊。 組詞: 方伯連帥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組成新詞,例如: - 方伯連帥集團 - 方伯連帥地位 - 方伯連帥權力 近義詞: - 高官顯貴 - 權重人物 反義詞: - 平民百姓 希望這些解釋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