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昙摩羅伽大寶的意思、鉢昙摩羅伽大寶的詳細解釋
鉢昙摩羅伽大寶的解釋
指紅寶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羅伽大寶,寶光赫奕聯暉,照耀晝夜。” 季羨林 等校注:“鉢曇摩羅伽,梵文padmarāga音譯;鉢曇摩(padma)意為紅蓮花,羅伽(rāga)意為顔色。全名義雲‘紅蓮花色’、‘具有紅蓮花色者’,即紅寶石之名稱。”
詞語分解
- 大寶的解釋 ∶皇帝之位久居大寶 ∶珍貴的財寶、寶貝 ∶對佛法的稱呼 ∶一種重五十兩的銀元寶
專業解析
"鉢昙摩羅伽大寶"是佛教術語中的梵語音譯詞,需從詞源、釋義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解析
-
梵語原詞
該詞對應梵語"Padmarāga"(पद्मराग),由兩部分構成:
- "Padma"(鉢昙摩):意為"蓮花",象征純淨與神聖。
- "Rāga"(羅伽):指"顔色"或"紅寶石",引申為"珍貴之物"。
"大寶"為漢語意譯,強調其至高價值。
-
音譯演變
唐代佛經翻譯遵循"五不翻"原則,對抽象概念保留音譯。"鉢昙摩羅伽"最早見于玄奘譯《大般若經》, 後固定為紅寶石類寶物的專稱。
二、佛教釋義
-
物質屬性
指赤色寶石(今稱"紅蓮花剛玉"或"紅寶石"),屬佛經"七寶"之一。其色如紅蓮,晶瑩無瑕,代表佛法無染,《法華經》喻為"世出世間最上珍寶" 。
-
象征意義
- 佛法尊貴:如《大智度論》雲:"鉢昙摩羅伽,諸寶中第一,能照破無明。"
- 功德圓滿:密宗視為"蓮華部"聖物,象征阿彌陀佛的慈悲。
三、文化語境
-
文學意象
敦煌寫卷《禮忏文》以"手持鉢昙摩羅伽,照見三界黑暗"喻佛法光明,成為唐宋詩文常用典故。
-
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梵語寶珠名,色如紅蓮,佛家喻究竟圓滿之功德。"
參考文獻
- 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三〇(《大正藏》第7冊)
- 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譬喻品》(《大正藏》第9冊)
-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卷十(《大正藏》第25冊)
- 敦煌遺書P.2912號《禮忏文》(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393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網絡擴展解釋
“鉢昙摩羅伽大寶”是梵文詞彙的音譯,其含義及背景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析如下:
一、詞源與讀音
- 梵文來源:該詞對應梵文“padmarāga”,由“padma”(紅蓮花)和“rāga”(顔色)組成,直譯為“紅蓮花色”。
- 中文讀音:拼音為“bō tán mó luó qié dà bǎo”。
二、基本含義
- 指代紅寶石:在佛教典籍中特指紅寶石。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其用于裝飾佛塔,如“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羅伽大寶,寶光赫奕聯暉”,季羨林等學者也注釋其為紅寶石的古稱。
- 象征意義:因紅寶石色澤如紅蓮,故以“蓮花色”為名,寓意珍貴與神聖。
三、字義分解
- 鉢:指陶制容器,佛教中亦指僧人的食器。
- 昙摩(padma):對應梵語“紅蓮花”。
- 羅伽(rāga):梵語“顔色、色澤”。
四、使用場景
- 佛教文獻:多用于描述佛寺珍寶或佛教聖物。
- 現代引申:偶爾被借喻為極其珍貴的事物,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原始含義。
該詞是佛教文化中紅寶石的特定稱謂,融合了梵語詞源、宗教象征及曆史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及相關佛經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笨重蟬翅搨赤弁丈人赤腳漢撮把戲蝶期蕃臣仿斅飛龍封塗剛耿梗莽怪圈锢桎還性合拱诃伽國涸滞花話花腿降口假途嗟贊酒排間吉宅蟿螽克柔冷天嶚闊蟉虬録音漫寫貓冬馬頭牆尨眉銘戴冥翼木客鳥赧色内诇排演杷羅剔抉髼鬆憑券绮幔全天取勘任罷融流榮塗睿質桑榆散亂神素絲腸通房橐泉蛙蟆勝負小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