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君位的意思、君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君位的解释

国君之位;帝位。《晋书·天文志上》:“南二星,君位。” 清 龙启瑞 《鲁隐公论》:“使 隐 ( 隐公 )偃然居君位而不疑,国人亦必无有讥其为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君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君主统治国家的职位或地位,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概念,特指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象征。以下从权威典籍角度分层次阐释:

一、核心定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君位”为“君主之位”,即帝王或诸侯统治国家的合法地位。此概念强调政权合法性与最高统治权的结合,如《孟子·万章上》载“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暗含君位更替的天命观。

二、词源结构

“君”本义为发号施令的统治者(《说文解字》:“君,尊也”),《辞源》释“位”为“官职、爵位”,二字合成后特指君主专属的政治身份。《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称“君者元也”,凸显君位作为国家本源的地位。

三、制度特征

  1. 权力象征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君位代表“统治权与祭祀权合一”,如《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强调其至高无上的礼法权威。

  2. 继承制度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反映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君位传承方式成为王朝更替关键。

四、政治哲学内涵

《韩非子·忠孝》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三纲秩序,将君位视为社会伦理结构的顶点。董仲舒《天人三策》更以“君权神授”理论强化其神圣性,称“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综上,君位在汉语语义中既是具体的统治职位,更是融合天命观、礼法制度与伦理秩序的政治符号,其释义需置于古代王权制度框架中理解。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董仲舒.《春秋繁露》.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君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国君或帝王的统治地位,通常与权力继承、政权合法性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君位”指国君之位或帝位,即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法定地位。例如《晋书·天文志》提到“南二星,君位”,将星象与君权关联,体现其神圣性。

二、历史背景与继承制度

  1. 嫡长子继承制:多数诸侯国由嫡长子继承君位,庶子需另立门户且不得袭用父姓(如中周代诸侯国的例子)。
  2. 禅让与权力更迭:历史上存在禅让君位的案例,如高升泰临终命子还位段氏、尧欲传位贤者。
  3. 合法性争议:若君主继位不合礼法,可能被质疑为篡位,如清代学者龙启瑞评鲁隐公“居君位而不疑”的争议。

三、相关典故与用法

四、近义词与语境

近义词包括“王位”“帝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讨论古代政权时。反义词可理解为“臣位”或“庶民之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晋书》《鲁隐公论》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液百拙变几便乃裁察仓海豺狼之吻成速怵栗大壮东城父老传杜绝契发电机繁旉反叛逢凶化吉分委阜财公能关陇轨量海闹花翎荒徼霍闪笺注浃洽极乐世界酒酿侩佞牢牲里程碑凌铄镂本面壁民富国强片言居要慓悍披砍千佛山浅缪巧辞楸子烧银书场水状元蜀笺司训腾奔缇盎尪孱袜綫危论五示响搨羡田骁杰小型张心肠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