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吹彈得破的意思、吹彈得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吹彈得破的解釋

口吹指彈可使之破,形容皮膚嬌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覷俺姐姐這個臉兒,吹彈得破, 張生 有福也呵!”《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姑娘一見 靜觀 ,青頭白臉,桃花般的頭頰,吹彈得破的皮肉,心裡也十分喜歡。”《何典》第四回:“我看你雖覺年紀大些,還面上吹彈得破,白裡泛出紅來像活 觀音 一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吹彈得破”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形容面部皮膚極其細嫩,仿佛吹口氣或輕彈就會破裂,多用于贊美女子肌膚嬌嫩。例如《西廂記》中“觑俺姐姐這個臉兒,吹彈得破”即用此意。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來源: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原句描寫崔莺莺的容貌。
  2. 後世引用:清代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七回進一步使用該詞,如“白雪團兒臉,泛出桃花瓣顔色,真乃吹彈得破”。

三、用法與結構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西廂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吹彈得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某物或某種狀态非常脆弱或容易破碎。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吹(口部首,5畫) - 彈(手部首,12畫) - 得(彳部首,11畫) - 破(石部首,9畫) 來源: 《吹彈得破》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該詞指的是曹操的兵器弓箭非常脆弱,隻需用嘴一吹就會破裂。 繁體: 《吹彈得破》是中國繁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尚未發現吹彈得破在古代漢字中有其他寫法。 例句: 1. 這個玻璃杯非常脆弱,吹彈得破。 2. 那隻紙鶴飄散着柔弱的光芒,宛如吹彈得破。 組詞: 吹毛求疵、吹過的棒子 近義詞: 易碎、脆弱、脆弱不堪、脆如紙 反義詞: 堅固、牢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