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鼈臑的意思、鼈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鼈臑的解釋

指三角錐體。《九章算術·商功》:“斜解立方,得兩壍堵。斜解壍堵,其一為陽馬,一為鼈臑。陽馬居二,鼈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兩鼈臑三而一,驗之以棊,其形露矣。” 劉徽 注:“此術臑者,背節也,或曰半陽馬,其形有似鼈肘,故以名雲。中破陽馬,得兩鼈臑,鼈臑之起數,數同而實據半,故雲六而一即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鼈臑(biē nào)”是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提出的幾何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鼈臑指一種三角錐體,即底面為直角三角形、三個側面均為三角形的四面體。與之相關的還有“陽馬”(底面為矩形、一側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錐),兩者共同構成古代立體幾何的重要概念。

2.曆史出處與數學背景

3.現代意義與文化影響

鼈臑作為古代數學智慧的體現,曾被用于現代教育場景。例如,2015年湖北高考數學卷以鼈臑和陽馬為背景命題,引發對傳統文化與數學結合的熱議。這一設計既考察幾何知識,也彰顯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深遠影響。

補充說明

需注意“鼈臑”與“鼈懆(biē cǎo)”的區别,後者為形容煩躁的成語,與數學術語無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鼈臑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意思是指脖頸部分有饽饽或肉多的樣子。接下來為您提供鼈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鼈臑的部首是魚(魚)字旁,部首的意義是魚類。它的拆分部首是魚旁 +耳字旁(而)。鼈臑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鼈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讓王》一篇中,其中有一句話是:“我生之年四足歸腹,百節歸鼈臑。”這裡所指的鼈臑即是指脖頸上有饽饽或肉多的樣子,用來形容父母為子女勞作而飽滿的樣子。 繁體: 鼈臑的繁體為鼈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鼈臑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鼈字寫作鼈,臑字寫作卯。 例句: 1. 她戴着項鍊,顯得鼈臑十分明顯。 2. 他的脖子上鼈臑的樣子讓人想起了傳統的鼈殼。 組詞: 鼈臑可以組成詞語:鼈臑颔聯,鼈臑嬌慵。 近義詞: 與鼈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肥胖、豐滿、鼓鼓的。 反義詞: 與鼈臑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瘦削、苗條、消瘦。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