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鄭玄 箋:“願此去者乘其白駒而來,使食我場中之苗,我則絆之繫之,以永今朝。愛之欲留之。”因以“維縶”為系縛;羁絆。 晉 潘尼 《迎大駕》詩:“翔鳳嬰籠檻,騏驥見維縶。”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夫龍驥維縶,則無以别乎蹇驢;赤刀韜鋒,則曷用異於鉛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象子既已維縶多時,而不食水草。”
(2).引申為挽留;羁留。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遊京口北固應诏》詩:“顧己枉維縶,撫志慙場苗。” 清 汪懋琨 《<白雨齋詞話>序》:“ 桃源 劇邑,不易治,予欲維縶之,俾資贊畫。”
“維絷”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維”與“絷”兩字共同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提示:該詞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詩經》《左傳》等典籍。
維絷(wéi gōng)是一種中文詞彙,意為維系、繼承。它可以形容血脈相連或保持某種關系的狀态。
維絷由維和絷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維”是由纟部組成,表示繼承和延續的含義;“絷”由糸部和同聲會意構成,表示繃緊的含義。
維的筆畫數是7,絷的筆畫數是11。
維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中。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維緝」。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維絷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維的古字形為「維」,絷的古字形為「屰」。
1. 張家和李家維絷的關系已經延續了好幾代。
2. 這本書維絷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維持(wéi chí):保持、繼續下去。
- 維生素(wéi shēng sù):指人和動植物所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對維持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 延續(yán xù):持續下去,不間斷。
- 傳承(chuán chéng):把某種傳統、精神、文化等傳給後代。
- 中斷(zhōng duàn):因外界或内部原因某種狀态或行為停止或解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