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維絷的意思、維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維絷的解釋

(1).《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鄭玄 箋:“願此去者乘其白駒而來,使食我場中之苗,我則絆之繫之,以永今朝。愛之欲留之。”因以“維縶”為系縛;羁絆。 晉 潘尼 《迎大駕》詩:“翔鳳嬰籠檻,騏驥見維縶。”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夫龍驥維縶,則無以别乎蹇驢;赤刀韜鋒,則曷用異於鉛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象子既已維縶多時,而不食水草。”

(2).引申為挽留;羁留。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遊京口北固應诏》詩:“顧己枉維縶,撫志慙場苗。” 清 汪懋琨 《<白雨齋詞話>序》:“ 桃源 劇邑,不易治,予欲維縶之,俾資贊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維絷,漢語複合詞,本義指用繩索系絆馬足。《說文解字》釋“維”為“車蓋維也”,段玉裁注引申為“維系”之義;“絷”在《說文·糸部》作“絆馬也”,二字組合形成羁絆約束的意象。該詞在《詩經·小雅·白駒》中首次出現“絷之維之,以永今朝”,鄭玄箋注稱“絆其足、系其靮,愛之欲留之”,成為後世挽留賢才的典故。

《昭明文選》收錄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維絷王庭,委辂三秦”之句,李善注引《毛詩》舊解,強調其引申義為對賢能的懇切挽留。元代劉壎《隱居通議·骈俪二》載“維絷不遺于故舊”,則發展為士人交往中的謙辭用法。

現代《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817頁明确标注該詞具有雙重含義:其原始義指具體物質的捆縛動作,其引申義承載着中華文化中“禮賢下士”的價值觀念,常見于古代薦舉文書與酬答詩文。在《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該詞均被列為具有文化附加值的典故詞。

網絡擴展解釋

“維絷”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維”與“絷”兩字共同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1.本義:拴馬留客

2.引申義:延攬人才

3.其他含義

附:單字解析

提示:該詞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詩經》《左傳》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本本等等本兵崩迫柴禾垛谄耳沉潛剛克愁腸九轉爨桂戴玄履黃丹憤斷乳斷絲霏爛烽火四起風雷甘肥甘汞高照管城毛穎光傥關繻合成鴻麗活标本憍蹇經架近期積以為常捐業觖望口過老婆賣青緬想昵洽判合扒山虎平原易野繦葆起稼親累勤屬溶溶軵依弱齡散直騷徼守邦輸誠私臆碎蟲零杵亡人偉議無根無蒂無奈何閑定纖趺相混諧诙謝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