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卵求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釋義
字面意為“看到雞蛋,就急于得到會報曉的公雞”,比喻人過早地期待結果或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等待事物自然發展的過程。常用于批評不切實際的急躁心态。
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齊物論》中的“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時夜”指公雞報曉,“鸮炙”是烤貓頭鷹肉)。莊子通過師徒對話(長梧子與瞿鵲子)說明:事物發展需遵循規律,過早強求反而違背自然。
應用場景
適用于批評急于求成的行為。例如:考試剛結束一門便幻想成功,忽略後續挑戰;或項目初期便期待最終成果,忽視過程積累。
注音與結構
拼音為jiàn luǎn qiú jī,注音符號為ㄐㄧㄢˋ ㄌㄨㄢˇ ㄑㄧㄡˊ ㄐㄧ,四字均為單音節詞,結構簡潔,易于傳誦。
總結
該成語以生動比喻揭示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提醒人們避免主觀急躁,與“揠苗助長”“欲速不達”等成語内涵相通。
見卵求雞,即指看到雞蛋就期望能得到一隻或多隻雞的含義。引申為隻求微不足道的小利益而放棄了更有可能得到的大利益,形容人心膽小、目光短淺。
見(現代部首:見,總筆畫:7)卵(現代部首:卩,總筆畫:7)求(現代部首:心,總筆畫:4)雞(現代部首:鳥,總筆畫:7)
“見卵求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文苑》一書中,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劉義慶撰寫。成語意指人們隻滿足于眼前小利,而不考慮未來更大的利益,類似于現代所說的“鴻毛骨立”。這個成語形象地揭示了人們在做事情時應遠見并注意到大局,不要貪圖一時的小利。
見卵求鷄
見続求雞
他常常見卵求雞,隻追求眼前的利益,使得長遠規劃不足。
雞犬不甯、一雞獨樂、雞黍相投、雞飛蛋打、一葉障目
螞蟻搬家、低頭走路、不識擡舉、亡羊補牢
見微知著、着眼長遠、高瞻遠矚、遠大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