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偏記的意思、偏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偏記的解釋

(1).亦作“ 偏紀 ”。 唐 劉知幾 謂史書除編年、紀傳二體外,還有十流。其一為偏紀,是記近事的短篇,如 漢 陸賈 《楚漢春秋》、 樂資 《山陽公載記》等。見《史通·雜述》。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 裴松之 之註《三國》也, 劉孝标 之註《世説》也,偏記雜談,旁收博采,迨今藉以傳焉。”

(2).猶最憶。 前蜀 魏承班 《黃鐘樂》詞:“偏記同歡秋月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偏記是漢語中具有特定語義範疇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構詞語素及曆史語用分析。

  1. 詞義解析

    “偏”表示“側重、不全面”,“記”指“記錄、記載”,組合後指非全面性或非官方的記錄形式。根據《漢語大詞典》,“偏記”可釋為“側重某一方面的記載”,常與“正史”相對,用于描述野史、雜錄等非正統史料。

  2. 詞源與語用演變

    該詞源于古代文獻分類。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提到“偏記”與“小錄”并列,指瑣碎的曆史雜記。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雜述》中進一步将“偏記”定義為“權記當時,不終一代”的短篇史料。

  3. 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在現代語境中,“偏記”多用于學術領域,強調對局部事件或非主流視角的記述。例如:“地方志中的偏記為研究民俗提供了獨特材料。”(《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4. 近義詞對比

    與“正史”相對,“偏記”缺乏系統性,但更具細節性;與“雜記”相比,“偏記”通常隱含主題傾向性,而非泛泛而錄。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2. 《文心雕龍譯注》(中華書局,2012)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網絡擴展解釋

“偏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 史書體裁
    指古代史書中除編年體、紀傳體之外的一種短篇記事形式,主要用于記錄近期事件。例如漢代陸賈的《楚漢春秋》、樂資的《山陽公載記》等。唐代劉知幾在《史通·雜述》中将史書分為十類,其中“偏記”位列第一。

  2. 文學表達中的“最憶”
    在詩詞中,“偏記”可表示“最深刻的回憶”。如五代前蜀詞人魏承班的《黃鐘樂》中“偏記同歡秋月低”,即用此意。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偏記”解釋為“偏袒”,但這一含義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少見,可能與現代語言演變或個别語境下的引申義相關。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上下文進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眼珠子白玉闆報稱标書筆尖镵石出類拔萃催歸翠衿簇生打鴨驚鴛東滾西爬奪路诶诒恩勤樊梨花反樸婦姑勃溪覆訊幹結割刀官監官衣過隟黑道鴻篇巨着鴻裝候缺懽喜胡雕剌穢渎漸苞堅冰降雨角距節食凈馔謹澀勵志闾丘内禦千變萬轸前邁青史标名請召親擥驅騁阮巷塞種騷翁墨客深山窮林石砌受制于人衰隤探本跳浪衛侍物我陷破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