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爛。 清 龔自珍 《捕熊罴鸱鸮豺狼》:“絮韋吞已,熾鐵火起,麋灼其心肝。”
“麋灼”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為“燒爛”,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讀音與詞性
拼音為mí zhuó,屬于動詞性質,常用于描述物體被燒焦或毀壞的狀态。
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的《捕熊罴鸱鸮豺狼》一文,原文為:“絮韋吞已,熾鐵火起,麋灼其心肝。” 此句通過“麋灼”一詞,生動描繪了高溫燒灼導緻物體(心肝)焦爛的場景。
相關詞語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為罕見,主要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領域,日常交流中通常用更通俗的詞彙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代《龔自珍全集》或相關注釋資料。
《麋灼》(拼音:mí zhuó)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寓意深刻的含義。在《康熙字典》中,它被解釋為“鹿的角燃燒”,形容形象熾熱激動的樣子。
《麋灼》由“鹿”和“火”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拆分筆畫分别是12畫和6畫。
《麋灼》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鷇音》:“于以采蘩?于沼于洲?于以用麋?于以畯畯?”其中“畯畯”指的就是“麋灼”。後來,《詩經》中的詞語逐漸演變成為“麋灼”,具有現代意義。
《麋灼》的繁體字為“麋灼”,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鹿的字形與現代相似。而“火”的寫法有多種,古時常采用“灬”作為“火”的代表。因此,“麋灼”的古代寫法是“麋灬”。
1. 這個歌舞表演讓人感到麋灼的激情燃燒。
2. 看到那隻鹿在林間奔跑,它的角仿佛麋灼一般閃耀着光芒。
3.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麋灼的鬥志,最終獲得了勝利。
麋角、麋鹿、熾燃、激情、閃耀
熾烈、熱烈、慷慨、激昂、燃燒
冷靜、平靜、溫和、沉穩、冷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