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足失色的意思、頓足失色的詳細解釋
頓足失色的解釋
頓足:跺腳。失色:因驚恐而變以臉色。形容十分驚慌。
詞語分解
- 頓足的解釋 以腳跺地。多形容情緒激昂或極其悲傷、着急。《韓非子·初見秦》:“聞戰頓足徒裼,犯 * ,蹈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車行》:“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清 蒲松齡 《聊齋
- 失色的解釋 ∶因驚恐而面色變白驚愕失色諸将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年久失色我腦海裡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态、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
專業解析
“頓足失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角度解析:
釋義
指人因極度驚慌、悲痛或憤怒而跺腳,同時失去常态、臉色驟變,形容情緒失控的狀态。該成語常用于描述突發事件引發的強烈情感反應,強調行為與神态的雙重變化。
結構分析
- 頓足:跺腳的動作,古漢語中“頓”有“急促用力”之意,如《說文解字》釋“頓”為“下首也”,引申為情緒激動時的肢體表達。
- 失色:面容失去正常顔色,語出《戰國策·趙策》“太後之色少解”,後泛指因情緒波動導緻的臉色變化。
用法示例
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強調,如:“聽聞噩耗,他頓足失色,良久未能言語。”體現人物在震驚或悲痛中的劇烈反應。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自《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及《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兩書均收錄該成語并注解其情感表達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頓足失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dùn zú shī sè
- 釋義:頓足(跺腳)與失色(因驚恐而臉色突變)結合,形容人極度驚慌失措的狀态。
出處與背景
- 來源: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中的句子:“成倉猝莫如所救,頓足失色。”
- 語境:描寫主人公在突發危機下的慌亂反應,體現古典文學中通過動作與神态刻畫心理的手法。
結構與用法
- 語法: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狀語。
- 多音字注意:“色”在書面語中讀sè(如“色澤”),口語中讀shǎi(如“掉色”)。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 反義詞:鎮定自若、面不改色
例句
- 現代用法:聽到突發噩耗,他頓時頓足失色,語無倫次。
- 原著例句:“成倉猝莫如所救,頓足失色。”(《聊齋志異·促織》)
該成語通過動作(跺腳)與神态(失色)的描寫,生動展現人在緊急情況下的慌亂,常見于文學與口語表達中。
别人正在浏覽...
薆昧矮子保護貿易變天蹩氣碧落侍郎不通纏緜悱恻萃蔡存亡續絕答剌孫大撒巴掌疊香英叮咛端漸杜隙防微二參凡費風雨時若分身将腹非心謗輔益更續光濟叟過境行竈好處費畫龍黃蛇徽網豁啷和丸嬌鸾雛鳳诘證寖頓侰澁機要決志開運爛輝輝燎竈龍疏馬搭子冒失鬼排憂解難謙套窮神人民公社山岅傻子首務水到渠成書扣子疏字死喪韬塵天章閣塗飾香纨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