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鞞的意思、軍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鞞的解釋

軍中用的鼙鼓。 唐 韋應物 《郡樓春燕》詩:“衆樂雜軍鞞,高樓邀上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軍鞞是古代漢語中表示軍事器具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詞義、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分析 “鞞”為形聲字,從革,卑聲,本義指刀劍鞘末端的銅飾,後引申為鼓類樂器的代稱。《說文解字·革部》載:“鞞,刀室也。從革,卑聲”,段玉裁注指出該字在《詩經》中已引申指戰鼓。漢字“軍”從車從勹,甲骨文字形象征戰車環繞,本指古代軍事編制單位。

二、核心詞義 在軍事語境中,“軍鞞”特指古代軍隊使用的小型戰鼓,具有以下特征:

  1. 形制特征:直徑約30厘米的單面鼓,蒙牛皮,配青銅鞞環(參考《周禮·夏官》鼓人職守記載
  2. 功能屬性:兼具樂器與軍械雙重性質,既用于祭祀雅樂,也用于戰場傳令
  3. 聲學特性:《釋名·釋樂器》載“鞞,裨也,助鼓節也”,說明其音調較高,常與建鼓配合使用

三、文獻征引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唐代文獻:

需要說明的是,“鞞”存在多音現象,《廣韻》載“部迷切”(bǐng)與“府移切”(pí)二讀,現代漢語詞典統讀為bǐng。該詞屬曆史軍事用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建議專業研究者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237頁獲取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軍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軍中使用的鼙鼓,屬于古代軍隊中的樂器或信號工具。鼙鼓通常為小型戰鼓,用于傳遞軍事指令或鼓舞士氣。

字義分解

文獻例證

唐代詩人韋應物在《郡樓春燕》中寫道:“衆樂雜軍鞞,高樓邀上客。” 此句描繪了軍鼓與其他樂器交織的宴會場景,側面反映其用途。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詩詞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軍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跑一趟白水真人贲镛不閑補注漕舫爡爡尺一寵戚出庭大號定聘定時跑都堂杜門面壁附送赙遺高價夠瞧的冠軍賽呱啼溷器奸錢角知家邑忌妒階台闚度曆觀盲風妬雨眉清目朗摸瞎魚拿得起評價濮上風愆令瓊池诠說髯戟三條路賒欠史家矢命實則始終若一授梓殊遠梭子談言微中陶器天紳頽坼突駕瘏口哓音兔影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穩慎無聲詩詳亮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