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镛的意思、贲镛的詳細解釋
贲镛的解釋
語本《詩·大雅·靈台》:“虡業維樅,賁鼓維鏞。” 孔穎達 疏:“賁,大也。故謂大鼓為賁鼓……大鐘謂之鏞。”後亦用以形容如鐘鼓般宏壯的聲音。 宋 洪適 《次韻李舉之風雨中書事》之二:“雨勢風聲何太雄,羣山答響亂賁鏞。”《晉人麈·詩話·花字韻詩》引 清 黃之隽 《對菊述懷》詩:“賁鏞巡泮壁,衡鑑拔江花。”
詞語分解
- 贲的解釋 贲 (賁) ì 文飾,裝飾得很好:贲臨(貴賓盛裝來臨)。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镛的解釋 镛 (鏞) ō 大鐘,古代的一種樂器。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贲镛”是一個源自《詩經》的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樂器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詩經·大雅·靈台》中的“虡業維枞,贲鼓維镛”。根據孔穎達的注解,“贲”意為“大”(指大鼓),“镛”指大鐘。兩字合稱,原指古代宮廷中用于禮儀的宏大鐘鼓樂器,後引申為形容聲音如鐘鼓般洪亮雄壯。
-
讀音與字形
- 贲:多音字,此處讀作bēn(與“奔”同音),表示“宏大”之意;另可讀bì(如“虎贲”)或fén(通“墳”)。
- 镛:讀作yōng,特指古代大型打擊樂器“大鐘”,形制莊嚴。
-
文學用例
宋代洪適在《次韻李舉之風雨中書事》中曾用“羣山答響亂贲镛”一句,以“贲镛”比喻風雨聲與群山回聲交織的磅礴氣勢,展現了詞彙的意象延展性。
-
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于研究《詩經》或古典文學的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讀音及上下文適配性。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漢代以來的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贲镛(bēn yōng)是一個漢語詞語,下面将為您介紹其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含義:贲镛指的是古代官員前排擊缶(fǒu)和擊鐘以示警告的行為,也泛指官員列隊前行。後來也用來形容排場大、陣勢莊嚴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贲(貝部,10畫)、镛(金部,17畫)。
來源:贲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行列。官員在行進時會前排擊缶或擊鐘,用以示警告或者展示威儀。
繁體:沒有另外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贲镛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整體形态并無大變。
例句:他們排成贲镛的行列,莊嚴地進入禮堂。
組詞:贲衣(指華麗的服飾)、贲紋(指具有菱形花紋的裝飾)、贲麗(形容華麗燦爛)、贲門(指官署的門)、贲室(指官署的屋舍)等。
近義詞:陣勢莊嚴、排場大、盛裝壓陣。
反義詞:輕車熟路、混亂無序、毫無陣勢。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