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尚書省署居中,東有吏、戶、禮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書省的左右仆射總轄各部,稱為都省,其總辦公處稱為都堂。 宋 金 沿之。 唐 韋承贻 《策試夜潛紀長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帶滿塵埃,獨自都堂納卷回。” 清 趙翼 《漳州木棉庵懷古》詩:“五日都堂班絶席,百僚文案稟鈞裁。”
(2). 明 代稱都察院長官都禦史、副都禦史、佥都禦史。又派遣到外省的總督、巡撫都帶有都察院禦史銜,亦稱都堂。《平山冷燕》第十一回:“這個 燕生員 ,乃是本郡 燕都堂 之子,叫做 燕白頷 。”參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都堂》。
“都堂”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含義有所演變,主要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含義:指尚書省的總辦公處。
含義:指都察院官員及外派地方大員的統稱,具體包括:
中央監察官員
地方大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品級或職能案例,可參考明代《明史·職官志》或相關研究文獻。
《都堂》(dōu táng)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都城中的官署或官廳。
《都堂》的拆分部首是「阝」(fù)和「土」(tǔ),其中「阝」表示建築物,「土」表示土地;總共有9個筆畫。
《都堂》的字義源自于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都城中的官署和官廳是重要的政治機構,負責行政管理和政務處理。
「都堂」的繁體字為「都堂」,字形保持了原汁原味。
在古時候,「都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寫法和字形變異,但字義基本保持一緻。
1. 這座都堂是皇帝召集朝廷大臣開會的地方。
2. 來到都堂,我才感受到政務的繁忙。
- 都城:指都市的中心地區。
- 官署:指官方機構行政工作的場所。
- 官廳:與「都堂」意思相近,都是指官方辦公場所。
- 官府:與「都堂」含義相似,指官員辦公的地方。
- 民居:與「都堂」相對,指居民的住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