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始終若一的意思、始終若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始終若一的解釋

同“ 始終如一 ”。《北史·魏孝文帝紀》:“﹝ 太和 二十二年春正月﹞辛未,詔以 穰 人首歸大順始終若一者,給復三十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始終若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自始至終保持同樣的态度或行為,形容堅定、穩定、不輕易改變的狀态。與“始終如一”同義,強調從開始到結束的一緻性。

二、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北史·魏紀三·孝文帝》:“诏以穰人首歸大順始終若一者,給複三十年。”。另在《周書·于謹傳》中也有記載:“故功臣之中,特見委信,始終若一。”。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補充說明 該成語強調時間跨度上的穩定性,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例如:“他對待科研始終若一,最終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若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延伸用法,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始終若一的意思

始終若一是一個成語,表示始終保持一緻、始終如一的意思。它強調堅定不移、始終不變的态度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始字的部首是女字旁,筆畫數為8;終字的部首是纟字旁,筆畫數為11;若字的部首是艸字旁,筆畫數為11;一字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1。

來源

始終若一最早出自《論語·子罕》一章:“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意為君子的品性并沒有與衆不同,而是能夠善于從事物中學到改進自身的方法。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指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原則或立場,始終不變。

繁體

始終若一的繁體字為「始終若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若」的寫法為「若刀」,其中的「刀」部是由3個橫畫組成的,而非現代常見的一橫畫。另外,「終」的寫法為「終丨丶刀」,多了一個豎畫和一個點畫,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

例句

他在工作中始終若一,從不偷懶。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始終若一地堅持下去。

組詞

始終如一、始終不渝、始終如常

近義詞

恪守不渝、一如既往、步調一緻

反義詞

無所作為、遲疑不決、舉棋不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