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注的意思、補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注的解釋

亦作“ 補註 ”。1.古書注釋體式之一。對原有注釋加以補充或駁正。 唐 劉知幾 《史通·補注》:“而 劉昭 採其所捐,以為補注,言盡非要,事皆不急……多見其無識也。” 宋 朱熹 《<楚辭集注>序》:“及 隋 唐 間,為訓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存,無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獨 東京 王逸 《章句》與近世 洪興祖 《補注》并行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楚辭·楚辭補注》:“ 興祖 是編,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證明補註於後,於 逸 註多所闡發。”

(2).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注釋。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新版引言》:“在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盡可能地進行了删改;有因變動太大,不便删改的地方,則加上了補注,以免再度以訛傳訛。”


見“ 補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補注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定學術意義的複合詞,由“補”和“注”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對古籍、文獻或已有文本的注釋内容進行補充或修正,以完善原注的不足或解釋疑難之處。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釋義與詞源

    “補”意為填補、補充,“注”即注解、解釋。二字組合後,最早見于古代文獻校勘領域,指在原注基礎上增補新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對原有注釋加以補充或訂正”,強調其“修正完善”的功能屬性。

  2. 曆史演變與應用場景

    自漢代經學注釋興盛以來,“補注”逐漸成為文獻整理的重要方法。例如宋代洪興祖《楚辭補注》即通過補充王逸舊注,成為楚辭研究的典範。現代應用中,該詞多用于古籍整理、學術論著及教材編纂,指代對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統性增補。

  3. 學術價值與規範

    補注需遵循嚴謹的學術标準,要求作者具備紮實的文獻功底。清代學者戴震在《考工記圖注》中提出,補注應“考據源流,辨章異同”,确保新增内容與原文邏輯一緻。這一原則至今仍是文史研究者的重要指導。

  4. 現代擴展意義

    在當代語境下,“補注”延伸至非文獻領域,如法律條文、技術标準的修訂說明,或學術論文的後續注解補充,體現其“解釋再完善”的核心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補注”是漢語中一個與文獻注釋相關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補注”指對已有注釋進行補充或修正的注釋形式。它通常出現在古籍研究中,當原有注釋不夠完整、存在争議或需要更新時,學者通過補注提供新的解釋或論據。

二、具體類型與作用

  1. 補充性注釋:在原有注釋基礎上增加新内容,例如對古代名物的進一步考證(如朱熹提到的洪興祖《楚辭補注》)。
  2. 駁正性注釋:針對前人注釋的錯漏進行修正,例如唐代劉知幾在《史通·補注》中批評某些補注“言盡非要,事皆不急”。
  3. 說明性注釋:在非古籍領域(如現代文件、圖表)中添加輔助說明,幫助理解内容細節。

三、應用場景

四、語言特點

補注内容通常以“【補注】”“按”等标識與原文注釋區分,形式上可以是夾注、腳注或尾注。例如提到的“賦文堅澀難懂之處的注釋”即屬于典型補注。

建議需要具體案例分析時,可參考朱熹《楚辭集注序》或洪興祖《楚辭補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雅敗物報禮變主閉關絕市閉卷秕謬比周采善镵削愁眉淚眼打交對點水不漏踧蹐定蹤硐子楯軒兒歌瓬人廢後府藏伏臘館師掴搭黑缁缁和息後王黃中李挾撓建極監撰拘悶開兆可便鞚鞍空氣污染癞頭鼋疠氣龍骧蠖屈媚好面授磨刀不誤砍柴工瓯飯瓢飲婆歡喜遷染巧思清新四入頭祀竈肅勵唾盂往數彎膝僞薄誣訴陷坑骁捷邪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