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明 宋濂 《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臣不敢不鞠躬盡瘁,以報主知。”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隻有一片愚忠,鞠躬盡瘁。”亦作“ 鞠躬盡力 ”。 明 唐順之 《答徐存齋相公書》:“願以不計利鈍,鞠躬盡力之義,苦心其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鞠躬盡瘁漢語 快速查詢。
“鞠躬盡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ū gōng jìn cuì,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一個人為事業或責任盡心竭力、奉獻全部力量,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解析:
“鞠躬”指彎腰行禮,引申為恭敬謹慎的态度;“盡瘁”意為竭盡勞苦,耗盡心力。合起來表示以謙卑的姿态全力以赴,直至精疲力盡。
引申意義:
強調全身心投入,不遺餘力地完成使命,常用于贊美忠誠、無私的奉獻精神。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或不同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出師表》原文或權威詞典(如、3、5)。
《鞠躬盡瘁》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盡心竭力,全力以赴。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或事業上十分努力,毫不保留地付出了全部的力量和精力。
《鞠躬盡瘁》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鞠(韋部)和躬(身部)。
鞠拆分筆畫:首筆、捺、點、橫折鈎、撇。
躬拆分筆畫:冒、點、撇、撇、捺、捺。
《鞠躬盡瘁》這個成語來源于明朝文學家楊慎所著的《太宗皇帝實錄》。其中有一句話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思是要為國家和人民盡心竭力,甚至獻出生命。
《鞠躬盡瘁》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為「鞠躬盡瘁」。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躬”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躬”字是一個人屈膝,雙手捧起胸前,表示一種尊敬和恭敬的姿勢,代表對工作的認真态度。
1. 他對工作一向鞠躬盡瘁,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緻贊賞。
2. 那位醫生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地拯救患者的生命。
鞠躬、盡力、盡忠、盡心、盡職、盡善、盡責
全力以赴、竭盡全力、不遺餘力
敷衍了事、敷衍塞責、馬虎從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