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世離群的意思、遁世離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世離群的解釋

猶言避世獨處。《元史·隱逸傳序》:“後世之士,其所藴蓄或未至,而好以跡為高,當邦有道之時,且遁世離羣,謂之隱士。”《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寶釵 道:‘你既説“赤子之心”,古聖賢原以忠孝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離羣無關無係為赤子之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世離群是一個漢語成語,由“遁世”與“離群”兩個詞組合而成,形象地描繪了一種主動遠離世俗社會與人群的生活方式或精神狀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主動避世隱居

    • 遁世:指逃避現實社會,隱居不出。源自《周易·乾卦》:“遁世無悶”,意為隱遁世間而不感到苦悶,強調主動選擇與世俗隔離。
    • 離群:指離開群體,獨處或與少數人相處。語出《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指離開同伴獨自生活。
    • 整體:指為了避開塵世的紛擾、束縛或追求内心的甯靜,而選擇離開人群聚居之地,過一種與世隔絕或半隔絕的生活。這通常表現為隱居山林、鄉野或寺廟道觀等。
  2. 引申義:精神上的超脫與疏離

    • 除物理空間的遠離外,“遁世離群”也常用來形容一種精神境界或處世态度。指在思想上、志趣上、行為方式上主動與主流社會價值觀、流行趨勢或世俗功利保持距離,追求獨立人格、精神自由或内在修養。
    • 這種狀态并非一定是消極的逃避,有時也體現為對世俗名利的淡泊、對精神家園的堅守或對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如道家、佛家的出世思想)。
  3. 結構分析

    • “遁”:逃避、隱藏、隱去。強調主動的、有意識的躲避行為。
    • “世”:塵世、世俗社會、人間紛擾。
    • “離”:離開、分離、疏遠。
    • “群”:人群、社會群體、大衆。
    • 四字結合,形成遞進關系:“遁世”是大的方向(避開整個世俗框架),“離群”是具體表現(脫離人群交往),共同指向一種徹底的疏離狀态。
  4. 文化背景與典型意象

    • 該成語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中隱逸思想(如道家思想、魏晉風度)的影響,常與隱士(如陶淵明)、高僧、道士等形象相關聯。
    • 其描繪的意境常包含山水自然、田園躬耕、獨居陋室、清心寡欲等元素,象征着對喧嚣、功利、束縛的超越和對甯靜、本真、自由的向往。

“遁世離群”意指主動地、徹底地逃避世俗社會并遠離人群。它既指物理空間上的隱居生活,也指精神層面對世俗價值觀的疏離與超脫,體現了追求内心甯靜、獨立人格或更高精神境界的意向,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隱逸思想的重要體現。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遁世離群”是一個漢語成語,由“遁世”和“離群”組合而成,意為遠離世俗、脫離群體,形容主動選擇避世獨處的生活方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出處

3.使用場景

4.成語特點

5.現代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案例,可參考《元史》《紅樓夢》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眉赤眼百原百爪撓心被離徧至畢陬不媿敕始毖終除制鍛接兒科翻悔飯坑風逸阜繁凫公英附靈杠毂革改灌醉鼓櫂還冤橫造合酺花梗黃曆黃楊嚼複嚼桀木龛岩療饑例對犂軶婁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毛發之功明翼内志耆耋器貌七女池杞梓之林曲居士茹柔吐剛勝常生路省聽身己式谷衰悴熟梅天氣四楞鐧私謾頌台天行時氣通腳頭玉團防王粲登樓無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