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赇托的意思、赇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赇托的解釋

賄賂請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赇托(qiú tu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和道德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賄賂手段請托他人辦事,尤其強調以財物行賄達成不正當請托的目的。以下從詞源、釋義、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分解

  1. 赇(qiú)

    本義指賄賂。《說文解字·貝部》釋:“赇,以財物枉法相謝也。”即用財物賄賂他人以歪曲法律或規則。從字形看,“貝”為古代貨币,表明與錢財直接相關。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

  2. 托(tuō)

    意為請托、委托,即請求他人代辦事務。此處引申為通過非正當途徑委托他人謀取利益。

  3. 複合義

    “赇托”二字結合,強調以賄賂為手段的請托行為,隱含違法性與道德瑕疵。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7頁)

    赇托:以財物請托;行賄以求關照。

    示例: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吏部官吏赇托盛行,選法大壞。”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84頁)

    赇托:賄賂請托。多用于描述官場中以錢財打通關節的行為。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三、用法與語境


四、相關概念辨析


結語

“赇托”作為漢語特有的法律術語,深刻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廉政倫理的規範。其釋義需緊扣“財物賄賂+請托目的”的雙重屬性,常見于司法文書、曆史研究及反腐敗語境中,具有鮮明的道德批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赇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ú tuō,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或法律相關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赇托”指通過賄賂進行請托,即用財物收買他人以達到不正當目的。其中:

    • 赇(qiú):意為“賄賂”,如“受赇枉法”。
    • 托(tuō):指“請托、委托”,如“托人辦事”。
  2. 語境延伸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場或司法中的腐敗行為,例如《夷堅丙志·蘭溪獄》中記載的案例:“凡證佐胥史訟其冤者,宰悉以為受赇托,愈加繩治。”,體現了對賄賂請托的批判。


相關詞語與用法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制、曆史文獻或涉及反腐議題時可能出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或結合具體古文案例加深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克碑材瓝槊不依不饒産額翠墨存息錯漠錯塗誕秀打問督正非孝幹爹給濟攻心挂欠锢蔽故秩行鍼解嚴禁黜口沫寬曠爛糊藍尹料覆料然離皮瀝情力人溜奧秣馬目熟南派眤眤蓬首垢面暴浣青羊宮妻賢夫禍少啓攢鵲扇榷務桑土之謀騷雅沈魚落雁沈魚色十年九不遇詩藻瘦果書癡水碧山青説明私事官雠屠子望月完銳五行生克污慢烏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