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抄家。 宋 蘇轼 《東坡志林·論子胥種蠡》:“﹝ 揚雄 ﹞以三諫不去鞭屍籍館為 子胥 之罪,以不強諫 勾踐 而栖之 會稽 為 種 蠡 之過。”
“籍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根據、、等網頁記載,“籍館”意為“猶抄家”,即古代對犯罪者家産進行查封、沒收的行為。該用法最早見于宋代蘇轼《東坡志林·論子胥種蠡》,文中批評揚雄将“鞭屍籍館”作為伍子胥的罪名,側面印證了該詞與刑罰相關。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籍”解釋為“記錄”,“館”指“圖書館/學校”,組合後引申為“在圖書館學習”。但此釋義缺乏古籍佐證,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衍生解讀,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東坡志林》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籍館》是指古代用來存放和管理書籍的地方,可以理解為圖書館的古稱。在古代,人們很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承和保存,所以建造了許多籍館,供人們閱讀、學習和研究使用。
《籍館》的拆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和館。其中,⺮是指矢旁,是漢字的一個常見部首,表示與箭、弓等有關的意思。館是指建築物,也是漢字的一個常用部首。整個詞的拼音為“jí guǎn”,音調分别是第一聲和第三聲。
《籍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指代古代用來存放公文和書籍的地方。在繁體字中,籍的字形是䲜,館的字形是館。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描述,一些古代版本的《籍館》可以寫作“兀”和“嗀”。這些古代字形現在已不常見,大多被現代漢字取代。
1. 在古代,每個州郡都有一個官方的籍館。
2. 孔子曾經說過:“籍館是知識的寶庫。”
1. 館内:指在館内、圖書館内的意思。
2. 館長:指負責管理館内事務的人。
3. 館藏:指館内所收藏的圖書、文物等。
1. 圖書館:與籍館相同,是指存放和管理書籍的地方。
2. 藏書樓:也是古代用來存放書籍的地方,與籍館的功能類似。
1. 書籍散落:與籍館相反,指書籍沒有集中存放、散落在各個地方。
2. 書庫倒塌:與館内有序存放書籍相反,指書庫發生倒塌或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