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饩的意思、禀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饩的解釋

亦作“禀餼”。指祿米。《北齊書·文宣帝紀》:“﹝帝﹞立 阿那瓌 子 菴羅辰 為主,置之 馬邑川 ,給其禀餼繒帛。”《新唐書·沉既濟傳》:“故官若同正、試、攝九品以上者,視品給給俸,至稟餼、幹力、什器、館宇悉有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禀饩(bǐng xì)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禀”本義為“賜谷”,《說文解字》釋作“賜谷也”,引申為官府供給的糧食。“饩”指未脫殼的谷物,《周禮·地官》鄭玄注:“饩,生牲也”,後特指官府供給的口糧。二字連用見于《周禮·天官·宮伯》:“以時頒其衣裘,掌其誅賞”,鄭玄注引漢制“月禀饩”制度,指按月發放的俸祿。

二、核心詞義

  1. 基本含義:古代官府按月發放的糧食俸祿
  2. 引申意義:泛指官方供給的生活物資
  3. 特殊用法:科舉時代指官府供給生員的膳食津貼

三、文獻佐證 《舊唐書·職官志》載:“諸學生通二經以上者,鹹得禀饩”,反映唐代教育制度中的實物供給制度。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七“生員”條詳述明清禀饩發放标準,印證其作為教育保障體系的功能。

該詞屬古代職官制度術語,現代漢語中已鮮見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其構詞法體現古代以糧食作為俸祿支付方式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社會史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禀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禀饩”讀作bǐng xì,意為祿米,即古代官員或特定群體作為俸祿發放的糧食或其他物資。在部分文獻中亦寫作“禀餼”。

2.構成解析

3.文獻用例

4.擴展說明

“禀饩”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僚體系或特殊群體(如歸附的少數民族首領)的物資供給制度,體現了古代以實物為主的俸祿形式。其具體内容可能因時代和對象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核心始終與官方分配的生存資源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朝代的俸祿制度,可參考《北齊書》《新唐書》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威梆子班僚邊防站鞭梢壁拆察己知人巢許得勿雕鸢墆鬻凍荄鬥阋告祝共享單車拐彎抹角古調詩貴尊酣然寒生環攻荒夷環運狐鼠儉禮悸噤酒入舌出舊事鈞禮開蒙看望狂達困索冷盆糧糗陵尚闾左馬頭羊摩娑譜籍惬當切根蟲邛葛人民币軵依賽季散失善行無轍迹神旨勢鈞力敵蜀錦送新送走太清骛神烏師仙教寫心曦赫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