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曠滞的意思、曠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曠滞的解釋

疏失,延誤。《新唐書·劉洎傳》:“今宜精選左右丞、兩司郎中,使皆得人,非惟救曠滞之弊,固當矯拂趨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曠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疏失、延誤,多用于形容因管理疏忽或效率低下導緻的事務拖延。該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2. 詞源與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新唐書·劉洎傳》:“今宜精選左右丞、兩司郎中……非惟救曠滞之弊”,指通過選拔人才來改善政務延誤的問題。

  3. 構詞解析

    • 曠:本義為荒廢、耽誤(如“曠工”),引申為疏忽(參考對“曠”的釋義)。
    • 滞:指停滞、延遲,二字組合後強化了“因管理不當造成延誤”的含義。
  4. 用法特點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文獻,現代語境下可替換為“疏漏”“延誤”等更常用的詞彙。例如:“流程繁瑣易緻曠滞”可理解為“流程複雜容易造成延誤”。

  5. 相關拓展
    近義詞可推測為“稽滞”“贻誤”,反義詞如“迅捷”“及時”,但古籍中未見明确對應詞彙,需根據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滞:詞義和拆分

《曠滞》(kuàng zhì)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因為時間的拖延或事物的滞後而變得空閑或無所事事。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曠(kuàng)和滞(zhì)。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曠字的部首是日(ri),它有7個筆畫;滞字的部首是水(shuǐ),它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曠滞》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來源于古文獻,最早可追溯到《尚書》。在繁體字中,曠字的寫法為曠,滞字的寫法為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曠字的寫法為日字下曠,滞字的寫法為水字下滯。這些寫法可以在古代文獻和古代文字中找到。

例句

1. 他因為工作的滞後,變得曠滞無為。

2. 時間的曠滞使得他感到無聊和焦慮。

3. 她的曠滞讓周圍的人感到困惑和不悅。

組詞

曠空、滞後、空曠、滞銷

近義詞

閑散、懶散

反義詞

忙碌、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