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邸的意思、蠻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邸的解釋

[the residence for emissary from other nationalities in ancient China] 古時外族使者所居之宅舍

系頸蠻邸。——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解釋

見“ 蠻夷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蠻邸是古代漢語中對邊疆民族或外國使節居所的特定稱謂,最早見于《史記·匈奴列傳》。該詞由“蠻”與“邸”複合構成,“蠻”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南夷蛇種”,後泛指中原以外的民族;“邸”在《玉篇》中注為“諸侯來朝所舍”,特指官方接待場所。

在曆史沿革方面,唐代鴻胪寺下設典客署,專司“蠻夷君長朝見,辨其等位,以賓禮待之”(《唐六典》,其中接待場所即稱蠻邸。這類建築多建于都城近郊,如《洛陽伽藍記》載北魏洛陽四夷館中“南館以待吳人,西夷館附化裡”,其建築形制兼具防禦與展示功能。

文化語義層面,該詞隱含着古代華夷之辨的意識形态。宋人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指出:“蠻邸之設,所以柔遠人也”,既體現懷柔政策,又強調文化區隔。明清時期隨着朝貢體系完善,該詞逐漸被“會同館”“四夷館”等中性稱謂取代。

現存文獻中,《資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期間“回纥可汗屯蠻邸”的史實,顯示其軍事防禦屬性。北京現存清代會同館遺址,其建築布局仍保留明代蠻邸“前堂後寝,周垣重門”的特點,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網絡擴展解釋

“蠻邸”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中國為外族使者設立的居住場所,主要用于接待來自邊疆或異域的使節。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系頸蠻邸”,形容外族首領歸附後被安置的狀态。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背景

這類住所常見于都城,體現古代中央政權對邊疆民族的羁縻政策。例如漢代長安設有“蠻夷邸”,唐代長安的鴻胪寺也承擔類似功能。

四、使用說明

來源說明:綜合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釋義,結合曆史文獻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拜陰壽八面圓倍經筆路泊秦淮博識多通博文約禮彩畫殘敝禅台重文輕武楚祠楚粽點視凋獘吊死問生董役多雲繁芿販商工民瓜葛相連姑獲還農後七子畫隱兼材九華殿痀偻控總斂怨求媚流矢履系尨茸夢撒麪勃棉毛褲妙異蔑視墨墨驽将牆隅權媢攘拳三失三制手少量沈舟射亭視如寇仇霜芬霜顱雪颔他殺田賽望寮尾期烏集香油錢消單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