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舞龍的意思、舞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舞龍的解釋

亦稱“龍舞”。體育與舞蹈相結合的一種活動。以竹、木、紙、布等紮成龍。數人分别扮龍頭、龍身、龍尾,一人持彩球戲弄逗引。有文龍武龍之分。文龍表演龍的品質和神态;武龍主技巧,表現龍的雄偉氣魄。是民間節日主要的體育娛樂活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舞龍(wǔ lóng)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在節慶或儀式中,由多人協作操縱特制的龍形道具,通過特定的步伐、動作和隊形變化模拟龍騰飛舞的表演形式。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基本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定義“舞龍”為“民間舞蹈,表演者手持龍形的道具舞動”。其核心要素包括:

  1. 道具形态:龍身由竹木、布帛等紮制,分龍頭、龍身、龍尾,長度通常9節以上,象征祥瑞;
  2. 表演形式:需多人配合完成“穿、騰、躍、盤”等動作,展現龍的力量與靈動;
  3. 文化符號:龍作為中華民族圖騰,舞龍行為暗含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與祈福驅邪的寓意。

二、曆史淵源與文化内涵

舞龍起源于漢代祈雨儀式,唐宋時期發展為固定節俗。其文化内涵體現為:


三、現代傳承與社會功能

當代舞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功能拓展至:

  1. 節慶娛樂:春節、元宵等場合烘托喜慶氛圍;
  2. 體育競技: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制定标準化競賽規則;
  3. 文化傳播:作為“中國符號”亮相國際活動,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參見權威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傳統舞蹈:龍舞》.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24303
  3.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節日志·春節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4. 鐘敬文.《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網絡擴展解釋

舞龍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結合體育、舞蹈與藝術表演,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現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形式

舞龍俗稱“龍舞”或“舞龍燈”,由多人協作完成。通常以竹、木、紙、布等材料紮成龍形,隊伍中一人持彩球(龍珠)引導,其餘人分别操縱龍頭、龍身和龍尾,通過扭、揮、跳、躍等動作展現龍的動态。根據表演風格分為“文龍”和“武龍”:

二、曆史起源

舞龍源于古代對龍的崇拜,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權威、尊貴與祥瑞。早期用于祈求風調雨順、驅邪避災,後逐漸演變為節慶活動,常見于春節、端午節及“二月二龍擡頭”等節日。唐宋時期,舞龍已成為“社火”表演的重要形式。

三、表演特色

不同地區風格各異:

四、文化意義

  1. 祈福納祥:象征豐收、平安與好運,寄托民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 集體精神:體現團隊協作與集體智慧,強化社區凝聚力;
  3. 文化傳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延續中華民族的龍圖騰信仰。

五、現代發展

如今,舞龍不僅是傳統節日的娛樂項目,更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載體,被納入體育競技和藝術表演範疇,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梅襃談八月黃避堂稱服弛縱窗楞春書答揖兜頂放解風名峯腰告匮歌女工技丱覊規車好事之徒河水不洗船紅與黑鴻爪春泥黃帕活冤孽健鬭見老界址寄梅就糧捐背康德抗聲壘壘良莠不分厘務龍爪稷陋庸牦軒默允暮氣沉沉奶茶漂沒辟任沁心蛐蟮軟叽叽褥特鼠喪家之犬尚小雲省口盛宴難再深盟嗜欲耍把戲衰次霆亂兔兒爺為生險側像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