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白的意思、舉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白的解釋

(1).舉杯告盡。猶幹杯。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飲酒痛釂,謂之舉白。” 清 黃遵憲 《渡遼将軍歌》:“酒酣舉白再行酒,拔刀親割生彘肩。”

(2).泛指飲酒或進酒。 唐 韓偓 《秋深閑興》詩:“把釣覆棋兼舉白,不離名教可颠狂。” 宋 王禹偁 《送密直溫學士西京遷葬》詩:“留守開筵親舉白,故人垂淚看焚黃。”

(3).指罰酒。白,大白,用以罰酒的杯子。 漢 劉向 《說苑·善說》:“ 文侯 飲而不盡釂, 公乘不仁 舉白浮君。”《文選·左思<吳都賦>》:“裡讌巷飲,飛觴舉白。” 劉良 注:“大白,杯名。有犯令者,舉而罰之。” 宋 蘇轼 《贈孫莘老》詩:“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便浮君。”

(4).揭發;報告。《漢書·杜欽傳》:“假令 丹 ( 師丹 )知而白之,此誣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經術、惑左道也:二者皆在大辟,重於 朱博 、 孫宏 、 陳鹹 所坐。 方進 終不舉白。” 三國 魏 曹操 《步戰令》:“諸部曲者,各自按部陳兵疏數。兵曹舉白。”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白蓮教》:“ 楊 急起捉其臂曰:‘客請少停,有密事舉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舉白"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演變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宴飲行為中的舉杯示意 該詞最早指宴飲時舉起滿杯的酒,後衍生為罰酒儀式。《漢語大詞典》收錄其本義為"舉杯告盡",即飲盡杯中酒以示敬意或完成約定。漢代劉向《說苑·善說》記載"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觞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此處"浮白"即與"舉白"同源,指未飲盡者需罰酒。宋代文人宴集時,"舉白"發展為特定酒令文化,蘇轼《贈莘老七絕》有"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便浮君"的記載。

二、軍事領域的投降象征 《辭源》指出該詞在軍事語境中特指投降行為,源于古代戰陣中高舉白旗的示弱傳統。《漢書·高帝紀》載"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也",顔師古注"白,謂素帛也,建之則可見,故謂舉白",說明秦漢時期已形成以白色織物傳遞信號的軍事慣例。明代《投筆膚談》将"舉白"納入兵學體系,列為"五降"之一,指通過可視化标識傳達屈服意向。

這兩個義項在《古代漢語詞典》中均被确認為标準釋義,體現了漢語詞彙在不同社會場景中的語義遷移。其中宴飲義項多見于詩文酬唱文獻,軍事義項則主要載于史書及兵家典籍,形成跨領域的語義網絡。

網絡擴展解釋

“舉白”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1. 舉杯告盡(幹杯) 指飲盡杯中酒,常用于宴會或儀式場景。例如宋代張表臣《珊瑚鈎詩話》提到“飲酒痛釂,謂之舉白”,清代黃遵憲詩中也有“酒酣舉白再行酒”的描述。

2. 泛指飲酒或進酒 擴展為一般性飲酒行為。唐代韓偓《秋深閑興》中“把釣覆棋兼舉白”即描繪飲酒作樂的場景,宋代王禹偁詩中“留守開筵親舉白”也體現此意。

3. 指罰酒 特指古代酒宴中的懲罰性飲酒,用“大白”杯(一種大容量酒杯)執行。漢代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文侯飲而不盡釂,公乘不仁舉白浮君”,《吳都賦》注釋也提到“有犯令者,舉而罰之”。

4. 揭發或報告 引申為檢舉、陳述事實。此用法在部分古籍中出現,但現代已較少使用。

注意:提到“追求完美”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特定語境下的衍生含義,建議優先參考前四種傳統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崩籍卞莊嬖習蔔工唱好是粗重大卞打當面鼓登壟電邁笛卡兒坐标定志敦大頓漸多情種爾汝交方便面芳草天涯放徙沸沸揚揚戆頭鬼哭狼嗥寒霭憨跳黑球候景猴狲胡狢家慈繭衣堅陣加入近着款局理烈龍鉢亂片子陸田綿濛眄眄銘感腦額漂泊批敕請問三珠樹深奸巨猾神龍馬壯順訪私卒素榮踏路田制條款萬玉烏飛兔走舞文弄墨詳言銜泣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