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咒龍請雨之缽。典出《晉書·藝術傳·僧涉》:“﹝ 僧涉 ﹞能以祕祝下神龍,每旱, 堅 常使之呪龍請雨。俄而龍下鉢中,天輒大雨, 堅 及羣臣親就缽觀之。” 唐 李紳 《鑒玄影堂》詩:“龍鉢已傾無法雨,虎牀猶在有悲風。”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解釋,“龍鉢”是由“龍”和“鉢”組合而成的詞語,具有以下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咒龍請雨之缽,最初與佛教法器相關,後引申為形容事物雄偉壯麗的景象。
二、象征解析
三、語境應用 例句可參考:“遠眺昆侖山脈如龍鉢橫卧,雲海翻湧間盡顯天地雄渾”。需注意該詞屬文學化表達,現代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詩詞或文言色彩較濃的文本中。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佛教典籍獲取更詳盡的宗教淵源與曆史用例。
《龍鉢》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龍”(lóng)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有着強大的力量和超凡的能力;“鉢”(bō)是指一種用于盛放食物或物品的容器。
《龍鉢》的拆分部首是“龍”的“龍字頭”和“鉢”的“金字旁”,分别位于漢字的最上方和右上方。它總共由15個筆畫組成,其中“龍”有9畫,“鉢”有6畫。
《龍鉢》一詞的來源具有一定的曆史淵源。它最早出現在古代佛教文獻中,用于形容佛教寺廟中供奉龍神的容器。後來為了更好地傳承佛教文化,這個詞彙擴展到了其他領域。在繁體字中,《龍鉢》的寫法為「龍鉢」,字形相對繁複。
在古時候,寫作《龍鉢》的漢字有所不同。漢字“龍”通常寫作“龍”,“鉢”寫作“缽”。這種古代寫法體現了當時的書寫風格和規範。
例句:他拿着一隻龍鉢,緩緩地向神龛敬香。
組詞:盛鉢、鉢盂、鉢巴
近義詞:龍鳳寶鉢、龍鉢文化、龍鉢儀式
反義詞:龍鉢和尚、龍鉢之類、龍鉢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