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暗不明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濛,崖壁相望。”
綿濛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與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漢語大詞典》指出“綿”本義為蠶絲結成的片狀物,引申為連續不斷、柔軟細密的狀态;“濛”則特指細雨紛飛之貌,《說文解字》釋其“微雨也”。二字疊加構成“綿濛”,多用于描繪細雨連綿的自然景象,如宋代陸遊《劍南詩稿》中“曉霧綿濛天向晨”即生動展現晨霧與細雨交織的朦胧畫面。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見于營造意境,清代納蘭性德《飲水詞》有“綿濛柳陌池塘”之句,形象傳達出江南煙雨中柳枝低垂、池面氤氲的視覺層次。現代漢語使用中,“綿濛”多保留其古典意象,常見于詩歌、散文等文體,用以表現濕潤迷蒙的自然環境或纏綿悱恻的情感氛圍。
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修訂版) 陸遊《劍南詩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點校本) 納蘭性德《飲水詞》(中華書局2015年箋注本)
“綿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不同權威資料後的解釋:
形容霧氣、煙霧等濃密缭繞的狀态,帶有朦胧、神秘的詩意感。
指幽暗不明的環境,多見于古代文獻。
部分資料提到其為古代一種由絹紡落綿制成的厚實絲織物,表面有粗節,可能與“綿綢”相關。
建議:在文學創作或日常使用時,優先采用“朦胧霧氣”的意象;若涉及古籍研究,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對于織物相關的解釋,建議查閱專業紡織類文獻确認。
苞蘖兵帥不上算長闊暢朗車币車載闆赤身崇論闳議瘡害楚鮮典教惇淳奪錦煩痾燔器豐琰富貴壽考高産耕鉏歸塗衮斧豪友華甍黃金龜翬甍狐襟貉袖賤價箋天兼珍解脫履捷運精神滿腹謹終如始谲數開正溜索蜜母末藝辟司徒疲餧溥博鋪展氣窗三墨少詹事十善手畢疏宕俗儒踏步桃李色甜美外寄生魏強武悍烏撒銜棰秈粟宵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