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後泛指操縱和獨占市場,牟取暴利。語本《孟子·公孫丑下》:“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趙岐 注:“龍斷,謂堁斷而高者也。左右占視,望見市中有利,罔羅而取之。”龍,通龍,通“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飲羊、登壟,計最工。數年暴富。”
(2).登上墳頂。《禮記·曲禮上》:“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 鄭玄 注:“壟,冢也。”
(3).登上土埂。 晉 張協 《雜詩》之九:“澤雉登壟雊,寒猿擁條吟。”
登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登”與“壟”的本義及引申義分析:
字義分解
本義組合:攀登至高地或山崗,表具體空間位置的提升。
引申義:壟斷行為
由“登高獨占視野”引申為“獨占利益”。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直接收錄“登壟”,但“壟斷”詞條明确标注其源流為“登壟而望”的典故㈣。
釋義核心:通過占據高地實現市場操控,後簡化為“壟斷”。
《漢語大詞典》
明确分列兩義項:
地理攀登義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複登壟而西,半裡,山環峽盡。”㈥
商業獨占義
《聊齋志異·金和尚》:“金錢廣貯,登壟壟斷,計價不齒。”㈦
時期 | 核心義 | 演變邏輯 |
---|---|---|
先秦 | 攀登高地 | 空間動作(本義) |
戰國 | 商人登高窺市 | 行為目的化(《孟子》典出) |
明清 | 獨占市場、操縱 | 詞義抽象化(固定為經濟概念) |
參考文獻來源:
㈠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㈡ 朱熹. 《孟子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㈢㈤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㈣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㈥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㈦ 蒲松齡. 《聊齋志異》.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9.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可鍊接的權威數字版本,此處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規範。若需線上資源,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平台的相關條目。
“登壟”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起源
源自《孟子·公孫丑下》中“必求龍斷而登之”,原指商人登上市場高地觀察行情,後引申為操縱市場、獨占利益的行為。趙岐注解《孟子》時強調,“龍”(通“壟”)指高地,商人借此壟斷市利。
引申義
泛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金和尚》中“登壟”即描述暴富手段。
建議進一步查閱《孟子》《禮記》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以深入理解。
白環匾蒲摽梅筆戰不急不紮倉惶常羞呈交馳績純誠谛玩戹屯惡運奉诏撫輿根器膈臆龜壽紅娘子活人加料講壇社會主義谫愚濟侈劫風精裝紀念堂寄讬峻流菌圥拘神遣将康莊境旅殡緑片蒙保墨花齊後傾杯樂曲澤若敖色笑上端沈峻食國詩函十七史水遞夫梳起紾戾痛貫心膂外補外域逶移銜箠詳注小吝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