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珠樹的意思、三珠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珠樹的解釋

(1).本作“三株樹”。古代傳說中的珍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三株樹在 厭火 北,生 赤水 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七:“粲粲三珠樹,寄生 赤水 陰。” 明 劉基 《仙人詞》:“羣龍自有三珠樹,不見 扶桑 水淺深。” 俞锷 《島南雜詩》:“閒依 赤水 三珠樹,卻夢 靈光 千葉蓮。”

(2).對 唐 初 王勔 、 王勮 、 王勃 兄弟三人的稱美。《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初, 勔 、 勮 、 勃 皆著才名,故 蘇易簡 稱三珠樹。”後常用作對人兄弟的贊詞。 宋 樓鑰 《王提刑正功挽詞》詩:“伯仲三珠樹,優為一世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珠樹,漢語詞彙,源自古代文獻記載,具有神話色彩和文學象征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本義(神話傳說中的珍木)

指古代傳說中的神異樹木,其形如柏,葉皆為珠。此說最早見于《山海經·海外南經》:

"三珠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

(據中華書局《山海經校注》)

二、引申義(喻指才俊之士)

唐代成為對傑出文人兄弟的雅稱,典出《新唐書·王勃傳》:

王勃與兄王勔、王勮皆具文才,杜易簡稱"此王氏三珠樹也"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五)

三、文化内涵

  1. 祥瑞象征

    晉代郭璞《山海經圖贊》稱其"朱實瓊離,璀錯相輝",代表祥瑞仙境之物

  2. 文學意象

    唐代張九齡《感遇》詩"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以之喻高潔品格

  3. 家族榮耀

    明清時期常用"三珠樹"題贈科舉及第的兄弟,如明代何景明《三子詩》


文獻依據

  1. 袁珂《山海經校注》(中華書局2014版)
  2. 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版)
  3. 彭定求《全唐詩·張九齡卷》(中華書局1960版)
  4. 沈德潛《明詩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

網絡擴展解釋

“三珠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神話傳說中的珍木

  1. 出處:最早見于《山海經·海外南經》,描述為生長在赤水河畔的神樹,樹形似柏樹,葉子皆為珍珠,因此得名“三珠樹”。晉代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也有提及:“粲粲三珠樹,寄生赤水陰。”
  2. 神話故事:據傳說,黃帝曾遺失玄珠于赤水,後此處生出三珠樹,象征寶物與自然神力的結合。

二、對才華出衆人物的美稱

  1. 唐代王氏兄弟:指唐初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因三人均以文才聞名,被時人蘇易簡贊為“三珠樹”,後成為對兄弟才華的贊譽之詞。
  2. 明代書法家:部分文獻擴展指明代書法家王铎、倪元璐與黃道周三人,但此說法流傳較窄,多見于低權威性記載。

三、其他引申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三珠樹被用來比喻“難以企及的珍貴事物”或“不誠實之人”,例如提到其演變為“不可信任”的隱喻,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山海經》、唐代史料及文學注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文藝傳》或《山海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瘭疽比闾不學無識漕粟常試城市環境赤縣代表打蔫兒洞合洞箫斷腸草椟食覆愛軋朋友閣欄共鳴器狗骨憨澀河海大學紅夷炮黃綿姜黃箋釋箭衣傑姿激合金縢功九州四海疽瘡令善例行茂才墨玉撚具遷善改過潛志蕎麥青圜青衣烏帽窮鑒窮老人言可畏山海社會角色沈耽石蹬屍鸠之平衰紅絲篁撕心裂肺粟米素文太山石敢當桃花雪天人之際武功體纖塵不染像夾塈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