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田。與“水田”相對而言。《晉書·食貨志》:“陂多則土薄水淺,潦不下潤。故每有水雨,輒復橫流,延及陸田。” 唐 韓愈 《崔評事墓志銘》:“﹝ 隴西公 ﹞署為觀察巡官,實掌軍田,鑿澮溝,斬茭茅,為陸田千二百頃,水田五百頃,連歲大穰,軍食以饒。”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初,天下職田無月日之限,赴官多以先後為争。水田限四月三十日,陸田以三月十日,因著為令。”
“陸田”是一個農業術語,指旱田,與水田相對,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或人工挑水灌溉,而非依賴水利系統。以下是詳細解釋:
陸田指旱作農耕的田地,例如菜圃、茶園、果園等,通常不通過引水渠灌溉,僅靠雨水或人工挑水維持作物生長。這類田地多分布于幹旱或半幹旱地區,土壤保水性較差,適合種植耐旱作物。
“陸田”在極少數情況下也指代人名,如現代版畫家陸田(1916-2000),但此用法與農業術語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農田制度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晉書》《韓愈文集》等史料。
陸田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農田、田地。通常用來描述農村地區的耕地。
陸田由兩個部首組成:一水部和田部。其中,一水部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田部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田地、農耕有關。
陸田一共有11畫。
陸田在古代漢字中叫做陸田。繁體字的寫法為陸田,與簡體字陸田的發音和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在古代,陸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需要通過查閱古代文獻資料來确認。
1. 農民們辛勤耕耘,讓陸田變得豐收連連。
2. 這片廣闊的陸田見證了農民的辛勤勞動。
1. 田地:指的是農田、農耕的土地。
2. 農田:指的是用于農作物種植或養殖的土地。
3. 田野:泛指農田或農村地區。
農田、田地、田野
城市、建築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