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軀赴難的意思、捐軀赴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軀赴難的解釋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捐軀赴難”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字義

二、成語出處

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意為:為拯救國家危難而獻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樣從容。)

三、詞義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延伸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舍生取義”的精神,常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贊頌忠烈之士,如《明史》記載的武将李恺“率師拒敵,捐軀赴難”。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捐軀赴難

《捐軀赴難》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為了正義的事業,毫不猶豫地奉獻自己的生命,甘願冒險或犧牲。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常被用來形容為了維護公理而毫不猶豫獻身的英勇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捐(手部):扌(3畫)+ 川(3畫)

軀(身體):身(7畫)+ 且(1畫)

赴(前進):走(7畫)+ 幾(2畫)

難(困難):阝(3畫)+ ⺁(3畫)+ 又(2畫)

來源:

《捐軀赴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元朝作家關漢卿的戲曲《窦娥冤》中。故事描繪了窦娥為了維護正義,毅然甘願捐軀赴難的英勇行為,被後人廣泛傳頌。因此,“捐軀赴難”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成語。

繁體:

捐軀赴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捐”字的形狀比現代稍有差異,其“手部”部分被寫為“扌”;“軀”字則沒有“且”部分,隻有“身”字;“赴”字的下部是“即”而不是現代版本中的“幾”;“難”字在古代寫作“難”。

例句:

他為了保護民衆的權益,捐軀赴難。

組詞:

捐款、捐獻、自願、獻身。

近義詞:

舍己、犧牲、殉職、忘我。

反義詞:

圖謀私利、逃避、自私、背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