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竹管弦的意思、絲竹管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竹管弦的解釋

弦樂器和管樂器。亦泛指音樂。管,亦作“ 筦 ”。《漢書·張禹傳》:“ 禹 性習知音聲,内奢淫,身居大第,後堂理絲竹筦弦。” 顔師古 注:“筦亦管字。”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竹管弦”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代古代樂器的分類與合奏形式,後引申為傳統音樂或雅緻娛樂的代稱。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權威引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指弦樂器,以絲線為弦。代表樂器包括:

    • 琴(七弦琴/古琴)
    • 瑟(二十五弦)
    • 琵琶、二胡等

      特點:音色柔美綿長,如絲縷纏繞。

  2. 指竹制管樂器。代表樂器有:

    • 笛(橫笛、豎笛)
    • 箫(洞箫)
    • 笙、管等

      特點:音色清亮悠揚,似風過竹林。

  3. 管弦

    “管”為竹制吹奏樂器的統稱,“弦”即絲弦樂器,二者連用泛指所有傳統樂器,後擴展為“樂隊”或“音樂演奏”之意。


二、文化内涵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的總稱;管弦:管樂器和弦樂器,泛指音樂。”

    釋義強調其作為樂器分類及音樂代稱的雙重屬性。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12頁。

  2. 《辭海》(第七版)

    “絲竹管弦:泛指民族樂器或樂隊,亦借指音樂。”

    指出其由具體樂器延伸至抽象音樂概念的演變。

    來源: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3426頁。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絲竹:琴、瑟、箫、笛等樂器的總稱(‘竹’指管樂器,‘絲’指弦樂器)。”

    側重樂器材質的分類邏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35頁。


四、經典文獻引用


五、現代應用

該詞至今活躍于文化語境中:


結語

“絲竹管弦”從器物分類升華為文化符號,既是中國傳統樂器的代稱,亦承載着禮樂精神與文人雅韻。其釋義需結合樂器學、曆史文獻及美學思想綜合理解,方能體現漢語詞彙的深度與廣度。

網絡擴展解釋

“絲竹管弦”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琴瑟、箫笛等中國傳統樂器的總稱,也泛指音樂。其中“絲”代表弦樂器(如琴、瑟),“竹”指管樂器(如箫、笛),兩者合稱體現了古代樂器的分類方式。

  2. 出處與背景
    成語最早出自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此處通過對比宴會中音樂的“盛”與文人雅集的簡樸,突出精神交流的愉悅。

  3. 構成解析

    • 絲:弦樂器,包括彈撥類(如古琴、琵琶)和拉弦類(如二胡)。
    • 竹:竹制吹奏樂器,如笛、箫、笙等。
    • 管弦:與“絲竹”意義相近,進一步強調管樂與弦樂的結合,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樂隊的統稱。
  4. 用法與示例
    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寫音樂場景或文化意境。例如李木庵詩句:“絲竹管弦韻悠揚,歌喉宛轉何清越。”。

  5. 文化意義
    該詞不僅指樂器,更承載了中國傳統音樂中“和諧雅緻”的美學理念,常見于描繪文人雅集、宴會慶典等場景,體現音樂與情感的交融。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樂器分類或《蘭亭集序》的文學背景,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音樂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借柏夷亮父本溪市邊方長飾谄上抑下攙燕重挂愁惕錯舉粗通嘟嘟響放颠返期風信旗風淫格賦猴狲候置渙落基步緊繃繃敬獨盡古盡性酒荒酒録玃蝚峻厲烈氣黎祁落地履武馬監漫彌馬騣門侄面勢名煙破野頭千張青磚器使驅迫繞殿雷散亡砂坑身裁神幕簭人他人天斾铤而走險渭陽問甯烏焉遐迩著聞鄉會試香土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