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狶的意思、履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狶的解釋

謂檢驗豬的肥瘦。亦比喻審察民情。《莊子·知北遊》:“ 正獲 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 郭象 注:“狶,大豕也。夫監市之履豕,以知其肥瘦者,愈履其難肥之處,愈知豕肥之要。” 宋 黃庭堅 《寄上叔父夷仲》詩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監市履狶知民心。” 清 恽敬 《上舉主笠帆先生書》:“茫茫千古,如驅羊,如履狶,如害馬,不力辯焉,則此事皆為謬種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狶”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先秦哲學典籍《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該詞由“履”(踐踏)與“狶”(通“豨”,即豬)構成,字面指檢驗豬體肥瘦時用腳踩踏豬的股腳部位。古代屠夫通過觀察踐踏豬體時最難生膘的股腳處肉質厚薄,來判斷整頭豬的肥瘦程度,所謂“愈踐踏于卑下處,愈能明察實情”。

從訓诂學角度分析,“履狶”現象體現了三個層面的語言學特征:其一為行為動作的具象化表達(踐踏檢驗),其二為農業生産經驗的詞彙凝結(畜牧檢驗技術),其三為哲學概念的隱喻延伸(《莊子》借此說明大道存于卑微小物中的哲理)。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履豨”,标注讀音為lǚ xī,釋義強調其作為檢驗方法的特殊用途。

權威典籍注疏中,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引李頤注:“踐豕之股腳難肥處,知其肉之多少”,清代郭慶藩《莊子集釋》進一步闡釋:“驗道亦當于物之卑下處求之”。現代學者陳鼓應在《莊子今注今譯》中指出,該詞生動反映了古人由具體生産實踐上升至抽象哲理的思維路徑。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詞語“履狶”的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履”指行走或踩踏,“狶”古同“豨”,意為豬,特指大豬。組合後的“履狶”字面指通過踩踏豬的身體來檢驗其肥瘦程度。

比喻含義

出自《莊子·知北遊》典故:“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郭象注解說,檢驗豬的肥瘦時,越是踩踏豬身上難以長肉的部位(如下肢),越能準确判斷整體肥瘦。因此該詞引申為通過細節觀察來審察民情或事物本質。

其他說明

  1. 生僻性: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哲學類古籍中。
  2. 權威性提示:目前可查的釋義來源于《莊子》注疏,但相關網絡資料的權威性較低(如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核實。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曆代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白部版牍卑佞本格逼骨才理塵埋捶胸跌腳翠圍珠裹電話機鬥麗惡運粉緑腹婚腹心蠹傅翼改柯易葉高席宮司還租護鈴忽驟儉鄙煎促绛汗驕悖家途節選基構濬文曠載潦鬼林黛玉流氓栗薪龍躍鴻矯眠蠶面條牧馬暖燠攀枝花市湓湧潛潛遷诏妾婦之道人急偎親人心所向融為一體肉紅如法山嶽蛇鬼牲盟神情帥由朔法囤積危機誤衍犀頂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