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巴黎和會的意思、巴黎和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巴黎和會的解釋

1919年1-6月間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會議。是在第一次************中獲勝的英、法、美、意、日等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會議籤訂了《凡爾賽和約》,非法決定讓日本繼承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另外,還策劃幹涉蘇維埃俄國,并決定成立國際聯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巴黎和會(漢語詞典釋義)

定義

巴黎和會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的國際和平會議。其主要目的是拟定對戰敗國(尤其是德國)的和約條款,重塑戰後國際秩序。漢語中“和會”特指以締結和平條約為核心目标的多國協商會議。

曆史背景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集團(以英、法、美為主導)為處置戰敗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而召開此次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亦參與其中,期望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殖民權益 。

核心内容

  1. 《凡爾賽和約》籤署

    會議最終通過《凡爾賽和約》,強制德國承擔戰争責任、割讓領土、裁減軍備并支付巨額賠款,奠定戰後歐洲格局 。

  2. 國際聯盟成立

    根據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倡議,會議通過《國際聯盟盟約》,建立首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的國際組織 。

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代表提出收回山東權益的正當要求,但會議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引發中國國内“五四運動”,成為近代民族覺醒的重要轉折點 。

曆史意義

巴黎和會暴露了強權政治的本質,未能根本解決列強矛盾,為二戰埋下伏筆;同時推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 。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近代卷》(2018),第312-325頁。
  2.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史》(2020),第147-153頁。
  3. 《中國近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第186-189頁。
  4. 複旦大學曆史學系《二十世紀國際關系》(2019),第88-94頁。

網絡擴展解釋

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協約國集團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國際會議,共有27個戰勝國參與,實際由美、英、法三國主導。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影響:

核心内容

  1. 性質與目的
    名義上是締結和平條約,實為戰勝國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會議通過《凡爾賽和約》等條約,構建了凡爾賽體系,确立了一戰後國際政治格局。

  2. 主要決議

    • 處置戰敗國:德國被剝奪殖民地并承擔巨額賠款,奧、匈、土等國也籤訂不平等條約。
    • 中國問題: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日本,引發中國五四運動,最終中國代表團拒絕籤字。
    • 幹涉蘇俄:會議策劃對蘇維埃俄國的武裝幹涉。
  3. 國際聯盟成立
    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但美國未加入,削弱了其實際效力。

曆史評價

如需更詳細内容,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相關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子班賀悲酸镚兒鼻梁裁判草靡風行常調朝幰黨紀鼎镬刀鋸房奴幡旄風馳電逝風知福地洞天福善禍淫賦銀幹紅槀殡藁殡刿目怵心國文駭恨寒生荒白蹐地結發夫妻敬謝緊要關頭句曲淚人兒穭谷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廉靖廉裾路基馬如龍媒質排號蓬蒿乞歸秦腔窮軍蚯蚓竅羣昏任聽枘鑿方圓搔擾沙霾省拜守舍樞秘歲罔脫鈎旺相吳宮無盡香荔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