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捐躯赴难的意思、捐躯赴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捐躯赴难的解释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捐躯赴难"是由"捐躯"和"赴难"组成的四字成语。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

字面释义

"捐"本指舍弃,《说文解字》释为"弃也";"躯"指身体,《玉篇》解作"身也";"赴"意为前往,《广韵》注为"趋也";"难"指危难,《尔雅》训为"危也"。四字连用表示舍弃生命奔赴危难。

深层含义

特指为维护国家大义或践行崇高理想而英勇献身的行为,常见于描述忠臣烈士的献身精神。该词承载着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如《后汉书·马援传》记载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正是这种精神的典型写照。

用法特征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论述、英雄人物传记等严肃文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标注为褒义成语,与"贪生怕死"构成反义关系。

语源考证

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曹植《白马篇》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董国舅内阁受诏"情节中亦有"捐躯赴国难"的表述。

权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13页对该成语有明确释义,北京大学《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第587页详述其演变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捐躯赴难”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义

二、成语出处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意为:为拯救国家危难而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从容。)

三、词义与用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延伸文化内涵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的精神,常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赞颂忠烈之士,如《明史》记载的武将李恺“率师拒敌,捐躯赴难”。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具体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薄面背负倍禄跛躄采摭惨慽残月産生槎枒愁阴垂休淳厚祠祀丹字敌体督过飞合风斗搞鬼根磨宫庄钩提桂娥古物黑蛟弘法回许豆葭蕟嘉旨讦忤经霜进师罝罘巨响开裂筐当劳身焦思离毕留精梅花弄酿酒旁枝屈驾忍可人气三英沙方上交山芎烧灯十六字令食士庭轩擿语燑燑韡如像斗像意小阜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