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甸的意思、伯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甸的解釋

謂以伯爵而居甸服。《左傳·定公四年》:“ 曹 , 文 之昭也; 晉 , 武 之穆也。 曹 為伯甸,非尚年也。” 杜預 注:“以伯爵居甸服,言小。” 孔穎達 疏:“於昭穆, 曹 是 晉 之叔父也, 晉 為大國,多受分物, 曹 為伯爵而在甸服,非是尊尚年長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伯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左傳》等曆史文獻中,其含義需結合周代分封制度來理解:

  1. 基本釋義
    指以伯爵的爵位身份居于甸服地區。周代分封制中,“甸服”是距離王畿較近的諸侯封地,而“伯”為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三等。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該詞出自《左傳·定公四年》:“曹,文之昭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

    • 杜預注:“以伯爵居甸服,言小。”
    • 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曹國雖按宗法制度是晉國的叔父,但因封地為甸服且爵位較低(伯爵),地位反不如晉國顯赫。
  3. 延伸含義
    此詞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中爵位等級與封地位置的關聯。甸服本為侯爵封地,曹國以伯爵身份居此,既顯示其宗親身份,也暗示其實際地位較低。

“伯甸”是周代政治術語,特指爵位與封地不匹配的現象,常用于描述諸侯國在宗法體系中的特殊地位。需結合《左傳》原文及注疏理解其深層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甸 伯甸(bó diàn)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部首為「人」和「田」,總計有6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具有着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保持了相同的書寫方式。 古時候,伯甸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它仍然由「人」和「田」兩個部首組成。在當時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和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伯甸的例句:“他是這個城市的伯甸,負責統籌協調各項工作。”這個例句中,伯甸表示一個人擔任整個城市的管理者,負責協調各種工作。 伯甸并沒有很多的派生詞或者近義詞與之相關。總的來說,它是一個獨特的詞彙,用于形容某人擔任管理職位,并具有廣泛的職責。 至于反義詞,可以使用一些諸如普通人、下屬等詞彙來對比伯甸的職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