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指中央各部内的決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 孫文定公 嘉淦 管理國子監時……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倣 宋 胡瑗 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清 王韬 《補尩起廢藥痼議》:“今天下内事動持於部議,外事一由於吏手。”
“部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部議”原指中央政府部門内部的會議或決策,後延伸為泛指各類正式讨論或決議。該詞由“部”(政府部門)和“議”(讨論、商議)組成,強調通過集體讨論形成決策的過程。
現代語境中,“部議”可比喻任何組織内部的正式讨論或決策流程,例如企業部門會議、學術機構審議等,強調程式性與集體決策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郎潛紀聞》《補尩起廢藥痼議》等清代史料。
《部議》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詞彙。它常用來指代在機構、政府或團體中進行會議或讨論事務的活動。
《部議》的部首是“阝”(阜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部議》是由簡體漢字發展而來的,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和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部議》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使用《部議》的例句:
1. 明天我們将舉行一次重要的部議。
2. 我們需要開個部議來讨論這個問題。
以下是與《部議》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部長、部門、議程
近義詞:會議、磋商、讨論
反義詞:決策、命令、指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