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部議的意思、部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部議的解釋

舊時指中央各部内的決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 孫文定公 嘉淦 管理國子監時……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倣 宋 胡瑗 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清 王韬 《補尩起廢藥痼議》:“今天下内事動持於部議,外事一由於吏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部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含義

“部議”原指中央政府部門内部的會議或決策,後延伸為泛指各類正式讨論或決議。該詞由“部”(政府部門)和“議”(讨論、商議)組成,強調通過集體讨論形成決策的過程。

二、曆史背景與具體應用

  1. 舊時中央決策機制
    在清代文獻中,“部議”特指中央各部對政務的審議結果。例如,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記載,孫文定公提議改革國子監教學,最終“部議從之”,即中央部門批準了該提議。
  2. 行政流程中的關鍵環節
    清代王韬曾提到“内事動持於部議”,說明當時許多政務需經中央部門讨論後才能執行。

三、結構解析

四、現代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部議”可比喻任何組織内部的正式讨論或決策流程,例如企業部門會議、學術機構審議等,強調程式性與集體決策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郎潛紀聞》《補尩起廢藥痼議》等清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很高興為您提供相關信息。以下是關于《部議》這個詞的一些基本信息:

詞義

《部議》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詞彙。它常用來指代在機構、政府或團體中進行會議或讨論事務的活動。

部首和筆畫

《部議》的部首是“阝”(阜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部議》是由簡體漢字發展而來的,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和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部議》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以下是使用《部議》的例句:

1. 明天我們将舉行一次重要的部議。

2. 我們需要開個部議來讨論這個問題。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部議》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部長、部門、議程

近義詞:會議、磋商、讨論

反義詞:決策、命令、指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