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除。 明 張居正 《答谏議蕭公廪書》:“帶徵逋賦,苦累有司,僕亦久知之,目下方欲面奏,請恩蠲豁,不必具疏矣。”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比歲各省額徵錢糧,業已次第蠲免。”
“蠲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整體含義
“蠲豁”指官方或正式場合下的免除行為,多用于免除賦稅、債務等責任。例如:“災後朝廷蠲豁田賦,以纾民困。”
使用場景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
如需更多例句或字形演變信息,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蠲(juān):漢字,意為減免、豁免。蠲的部首是虍(hū)和虍的組合。蠲字共有13個筆畫。
豁(huō):漢字,意為寬綽、開闊。豁的部首是辵(chuò)和辵的組合。豁字共有7個筆畫。
蠲和豁這兩個字在古代常常出現在政治和法律文獻中,用來表示減免或寬大的行為。蠲豁的意思也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包括經濟、財務、心理等方面。
蠲的繁體字為蠲。
豁的繁體字為豁。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蠲的寫法略有差異。有時會将蠲寫作畎(quǎn),但使用較少。
1.政府為了緩解經濟困難,決定對一部分企業進行稅收蠲免。
2.在這個特殊時期,政府要有豁達的心态,給予市民更多支持和幫助。
蠲減、蠲免、蠲稅、蠲除、豁達、豁免、豁出去、豁口、豁然開朗
蠲的近義詞有減、免、豁、寬
豁的近義詞有寬、暢、開闊、解脫
蠲的反義詞有增、征、收、累
豁的反義詞有窄、擁擠、封閉、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