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下位。多指卑微的官位。《文選·潘嶽<西征賦>》:“皇鑒揆餘之忠誠,俄命餘以末班。” 李善 注:“末班,謂 長安 令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紱,但恐制出之後,四方失望。”
(2).猶末界。 唐 盧照鄰 《五悲·悲才難》:“恭聞古之君子兮,将遠適乎百蠻;何故違父母之中國,從禽獸於末班!”參見“ 末界 ”。
(3).最後一班。 汪哲成 等《春夜》九:“末班車就要過去了。 左麗 急急忙忙鑽進地鐵入口。”
“末班”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最後一班
現代常用義,指一天中最後一班車或最後一次機會。例如“末班車”即指當日最後的班次。
卑微的官位
古代多指低微的官職或地位。如《文選·潘嶽<西征賦>》中“俄命餘以末班”,李善注解釋為“長安令”(低級官職)。
邊遠或末等之地
古義中亦指“末界”,即邊遠地區或底層領域。唐代盧照鄰《五悲·悲才難》中“從禽獸於末班”即用此意。
古籍引用
語境差異
古代側重官職或地域層次,現代更偏向時間或次序的終點,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末班”一詞古今含義差異較大:
如需深入考證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文選》《大唐新語》等文獻。
《末班》是指最後一班或最後一次的意思。
《末班》的拆分部首是木,筆畫數為4畫。
《末班》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為“末”和“班”。其中,“末”是古漢語詞語,“班”是從古代的車用語進化而來的,表示一節車廂的意思。
《末班》的繁體字為「末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用繁體字來表示古時候的寫法。例如,《末班》可以用「末班」來表示。
1. 我剛好趕上了今天的末班車。
2. 明天是最後一天了,我要趕上末班飛機回家。
末班車、末班飛機、末班時間、末班車站等。
末次、最後一次、最末等。
首班、第一次、初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