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蠟檄的意思、蠟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蠟檄的解釋

封在蠟丸中的檄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黃塵起,王氣昏,羽扇難揮 建業 軍; 幕府山 蠟檄星馳, 五馬渡 樓船飛滾。”參見“ 蠟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蠟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à xí,其核心含義是封存在蠟丸中的檄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蠟檄指古代用蠟密封的檄文,主要用于保密傳遞重要軍事或政治信息。這種封裝方式可防潮、防損,确保文書在傳遞過程中不被洩露或篡改。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檄文本身是古代用于聲讨、征召或宣告的文書,常帶有公開譴責性質。
    • 蠟丸封裝則增強了保密性,多用于緊急或機密場景。例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辭院》中提到的“幕府山蠟檄星馳”,即描述蠟檄快速傳遞軍情的場景。
  3. 與其他概念的區分

    • 部分資料(如)提到“蠟檄比喻激烈批評”,但此說法未得到高權威來源支持。檄文本身可能包含譴責内容,但“蠟檄”更強調其封裝形式而非内容性質。
  4. 延伸知識

    • 蠟丸:古代保密文書常用蠟封成丸狀,需加熱融化蠟層才能取出内容,常見于軍事或外交密信。
    • 相關文獻:除《桃花扇》外,曆史記載中蠟檄多與戰争、政權更疊等事件相關。

“蠟檄”是古代一種特殊文書形式,兼具檄文的公開性和蠟封的保密性,主要用于傳遞機密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蠟檄

蠟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蠟和檄組成。

部首和筆畫

蠟的部首是蟲,總筆畫數為11;檄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16。

來源

蠟檄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是指用蠟質制成的文告或書信。古代戰争時期,蠟檄通常被貼在木檄上,然後用快馬傳遞給各地,用來傳達重要的捷報、命令或通告。

繁體

蠟檄的繁體字為蠟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蠟檄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書寫風格,有些字形可能有細微的變化。

例句

1. 漢朝時期,重要決策常常通過蠟檄傳達到各地。

2. 到了晚清時期,很多人已經用紙張來替代傳統的蠟檄進行書信往來。

組詞

組詞:蠟燭、蠟石、蠟狀、告檄、木檄。

近義詞

近義詞:文告、信函、書信。

反義詞

反義詞:廢文、隱情、秘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