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泉石膏肓的意思、泉石膏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泉石膏肓的解釋

謂愛好山水成癖,如病入膏肓。《舊唐書·隱逸傳·田遊岩》:“ 高宗 幸 嵩山 ,遣中書侍郎 薛元超 就問其母, 遊巖 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謂曰:‘先生養道山中,比得佳否?’ 遊巖 曰:‘臣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聖代,幸得逍遙。’”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摩诘》:“ 山谷老人 雲:‘餘頃年登山臨水,未嘗不讀 王摩詰 詩,固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泉石膏肓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漢語成語,源自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山水的深切熱愛。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泉石膏肓(quán shí gāo huāng)形容人對山水泉石的癡迷已深入膏肓(即病入膏肓),比喻對自然景緻的沉醉達到無可救藥的程度。

膏肓:古代醫學指心髒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被視為藥力難及之處,引申為難以改變的癖好或執念。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典出《新唐書·隱逸傳·田遊岩》。唐代隱士田遊岩隱居嵩山時,唐高宗召其出仕,他婉拒道:

“臣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聖代,幸得逍遙。”

意為:我對山水之愛已病入膏肓,如煙霞般難以治愈,幸逢太平盛世,隻願繼續逍遙于自然。(《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


三、結構與用法


四、現代引申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不僅形容對山水的熱愛,更擴展至:

  1. 文化象征:代表中國文人寄情山水的傳統精神;
  2. 生态意識:暗含對自然環境的珍視與保護訴求;
  3. 生活态度:批判功利主義,推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

五、權威文獻參考


六、例句示範

他退休後隱居終南山,整日觀雲聽瀑,自嘲已是“泉石膏肓,無可救藥”。

這幅山水畫中透出的空靈之氣,恰是畫家“泉石膏肓”心境的寫照。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典故出處以《新唐書》紙質文獻為準;現代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泉石膏肓”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成語結構與用法

3.出處與典故

4.例句與用法

5.文化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例句,可參考《舊唐書》《新唐書》相關章節或宋代文人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生生白絮蔽體博客草莓長命燈螭額丑态百出搥琢此段撢稽憺然導衍大體上點補短處督整發昏章第十一反面分嶺富可敵國告助歸艎國風還篆寒瘁莢果江壖驕肆佳篇津隘積算軍銜狂者懶婦魚蘭煙嘹嘹靈音輪煥漫洩明利醲緑頻帶撲騰巧兒傾蕩秋扇見捐權焰驅脇如獲至寶色澤牲石瘦馬死政筍輿讨沒臉統内土锉汙渎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