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易署的意思、榷易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易署的解釋

宋 代官署名。掌管與外國通商之事。《宋史·張遜傳》:“ 嶺南 平後, 交阯 歲入貢,通關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販易外國物……由是犀象、香藥、珍異充溢府庫。 遜 請於京置榷易署,稍增其價,聽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販鬻,歲可獲錢五十萬緡,以濟經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榷易署是中國北宋時期負責管理國家專賣事務的重要官方機構,其名稱中的“榷”指官府專賣,“易”指貿易,“署”即官署。該機構主要職能如下:

一、核心職能與專賣範圍

榷易署統一掌管茶、鹽、酒、礬等大宗商品的專營權,通過壟斷生産、定價和銷售渠道獲取財政收入。例如對茶葉實行“榷茶法”,茶農須将茶葉售予官府,由官府轉售商人;鹽業則推行“鈔引制”,商人購鈔引後方可運輸銷售 (《宋史·食貨志》卷一百八十三)。

二、機構沿革與隸屬關系

初設于宋太祖時期(約960年),隸屬太府寺。至神宗熙甯五年(1072年),王安石變法期間将其職能并入新設的“市易務”,以強化國家對市場的調控能力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三十七)。南宋時部分職能由“榷貨務”繼承。

三、經濟與政治意義

作為國家財政支柱,其收入最高時占比朝廷歲入三分之一(《文獻通考·征榷考》)。專賣制度既保障了軍費、赈災等開支,也因強征低價、高價專賣引發民怨,如歐陽修曾抨擊榷鹽“與民争利”之弊 (《歐陽文忠公集》卷四十五)。

四、制度特點

采用“引券”制度:商人繳納錢帛換取“茶引”“鹽引”,憑引至産地提貨銷售,形成特許經營模式。同時設立“榷場”管理邊境貿易,嚴格限制遼、夏等國的戰略物資流通 (《宋會要輯稿·食貨》)。


權威參考來源

  1.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續資治通鑒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歐陽修全集》,中國書店出版社
  4. 《文獻通考》,商務印書館“十通”本
  5. 《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榷易署”是宋代設立的官方機構,主要負責對外貿易和通商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職能

榷易署是宋代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核心職責包括監管與外國通商、征收關稅、管理進出口商品(如犀角、象牙、香料等珍稀物資)。其設立背景與宋代海上貿易繁榮密切相關,旨在通過規範貿易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2.曆史背景

據《宋史·張遜傳》記載,宋初平定嶺南後,交趾(今越南北部)等地的朝貢和民間海上貿易興盛,大量外國商品湧入。張遜建議在京城設立榷易署,通過調整定價允許商人用金帛購買外國貨物,再轉賣獲利,每年可為國庫增收約五十萬缗。

3.運作方式

4.其他說明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将“榷易署”誤釋為成語,實為機構名稱。而“榷易”單獨作為詞語時,可指代專賣或貿易行為,但加上“署”後特指宋代官署。

榷易署是宋代經濟制度的重要部分,反映了當時對外貿易的規範化管理,對宋代財政和中外交流有積極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白嘩嘩兵多者敗償創唱段朝會程途趁墒愁雲脣亡齒寒出身加民螆蛦電線杆地鼈恩力方心佛窟鬲津歸馬孤蓬蒿廬緩和揮翰夾布降士見恕教灋衿抱絕産靈砂龍神露齒明果莫講平議聘士千方百計前軍七男八壻窮鄙讓帝任其自流肉包子打狗沙畫錐生産能力生卉視瞭誓天斷發順腦順頭四辰司啬太乙壇醰醲透晰推覈頹沓吐綻文的文丐顯而易見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