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義的意思、布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義的解釋

猶行義。《逸周書·谥法》:“布義行綱曰景。” 漢 劉向 《說苑·政理》:“ 魏文侯 使 西門豹 往治於 鄴 ,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義。’” 明 宋濂 《燕書》之二一:“以君伐臣是謂布義,以臣伐君是謂悖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布義”是古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曆史文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布義”由“布”(散布、傳播)和“義”(正義、道義)組成,本義指宣揚正義、施行仁義。例如《逸周書·谥法》提到“布義行綱曰景”,意為通過傳播道義、推行綱常來彰顯功績。

二、文獻用例

  1. 政治治理
    漢劉向《說苑·政理》記載,魏文侯派西門豹治理邺城時,要求他“必全功成名布義”,即通過施行德政來成就功名。
  2. 君臣倫理
    明代宋濂在《燕書》中提出“以君伐臣是謂布義”,強調君主讨伐不義之臣屬于正當行為。

三、詞義演變

現代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能被濫用為“歪曲事實”的負面含義,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以古典釋義為主。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說苑》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義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作為名詞使用,表示按照一定的标準或規範來解釋詞語或文章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布字的部首是巾,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布字最早是由麻糊、網的意思引申而來,表示用麻布、網狀物等來進行包裹、覆蓋或遮擋。後來逐漸引申為宣示、宣布、傳布等含義,表示将某種信息、觀點或知識傳達給其他人。 繁體:布字的繁體寫法為佈。 古時候漢字寫法:據古代字典記載,古時候的布字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其中巾部寫作帛字旁,而不是現在的冖(包頭)。另外,布字的右邊是由8個橫鈎組成的“布”部,現代字型中已經簡化。 例句: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布了很多義詞。 組詞:布置、布道、布告、布署、布滿。 近義詞:傳播、宣揚、發表、宣告。 反義詞:隱瞞、保密、隱藏。 綜上所述,布義是指按照一定的标準或規範來解釋詞語或文章的意義的漢字詞語。它的源自于用麻布、網狀物等來進行包裹、覆蓋或遮擋的含義,并逐漸引申為傳達信息、觀點或知識的意義。布字在古代的寫法有所不同,而現代常見的寫法是巾部加上冖部和布部,總共5個筆畫。布義在構詞上可以與一些相關詞語進行組合,也有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